專題論壇 國藝會藝教於樂計畫
102期--2008年4月號 101期--2008年3月號 100期--2008年2月號 99期--2008年1月號 98期--2007年12月號 97期--2007年11月號 96期--2007年10月號 95期--2007年9月號 94期--2007年8月號 93期--2007年7月號 92期--2007年6月號 91期--2007年5月號 90期--2007年4月號 89期--2007年3月號 88期--2007年2月號 87期--2007年1月號 86期--2006年12月號 85期--2006年11月號 84期--2006年10月號 83期--2006年9月號
文/潘秀宜‧圖片提供/竹圍工作室
什麼樣的方式詮釋淡水會最有感情且最有創意?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教於樂」計畫專案獎助下, 淡水國小、鄧公國小、水源國小、中泰國小經由竹圍工作室藝術團隊指導,在為期一學年十六堂課的教學活動 裡,由一位藝術家與一位在校老師,嘗試透過藝術的觀點、遊戲的方式帶領小朋友認識校區環境,並引領他們 以多元的感官經驗去體驗,進一步透過創意發想,來 表達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這一系列有趣的在地 人文課程,在五月三十日淡水中正路298號的日式宿 舍有一場定名為「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的精采成果 展,其中孩子們在地的觀察與藝術的想像,爲隱身於 淡水的街道、溪河,繪上了令人驚嘆連連的人文彩 妝,也開啟了環境美學教育一個新的努力方向。 在這一期的專題報導裡,將介紹這四所國小如何 依校區不同的環境設定主題,結合自然、人文所設計 的藝術體驗課程,及其精采的展覽重點。 「我們的小鎮故事」 淡水國小 /指導老師劉慧琪.駐校藝術家詹曜君淡水國小在淡水巷弄間玩「闖關遊戲」 淡水國小是鎮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小,四周 擁有五座山頭,校址就位於舊市街的核心,所以 這次以「淡水老街社區再造」為方向,並有鑑於 小朋友先前對校外老街探訪時,衍伸出對社區街 道、巷弄的興趣,此次的課程主題則希望以肢體 的視覺表演,來傳達小朋友所觀察社區裡,人與 人、人與時間、空間的交流互動。 課程中,小朋友曾運用肢體嘗試扮演「淡水 街道」,一整堂課大家都在靜默中不斷穿越,體 驗巷弄中川流不息的人事流動、時間流逝的空間 感。另外在名為「空間探遊:空間與聲音」的街道訪察裡,小朋友進入淡水老街一些不起眼的狹 窄巷弄中,透過遊戲,邊玩邊體驗空間的臨場 感,並透過拍照仔細觀察身處的淡水老街風貌, 透過聆聽蘇文魁老師介紹歷史背景,以及淡水街 道的老故事,小朋友對於身處的社區有了更深的 了解與更多的興趣。遊戲中,透過攻佔、闖關以 及影像捕捉,以及後來小組討論的主題篩選,回 到街道上重新取景拍照,最後小朋友用自己 選擇的角度,運用肢體表演來表達對於 社區的認識與未來的期望。 在最後訂名為「我們的小鎮故 事」成果表演裡,老師尊重小朋 友的觀點與編排,包括從主角的 挑選到劇情、動作、影片製作等 等,像是其中有一組的主題決定 用螞蟻和老鷹的視野看淡水,十 分特別。然而,對於參與課程的 小朋友們而言,能站在舞台上演出 自己的觀察與感受,亦是一件値得 紀念的新奇體驗。另外在二九八號的 展覽現場,亦有大圖輸出解說教學課程, 以及電腦影片播放,側錄小朋友一路從肢體開 發、體驗到街道探索、舞蹈排練相關花絮,頗為 有趣。 「我是大屯溪」中泰國小 /指導老師王仁甫.駐校藝術家楊智富、北藝大 藝管所曾建霖 中泰國小的自然打擊課程 地處於三芝鄉與淡水鎮交界的中泰國小,地 勢緊鄰大屯山系,是一所坐落於大屯溪旁的半山 坡上的小學校,而四周豐富的自然資源,無疑就 是最好的學習素材, 所以課程就以學生提出: 「假如我是大屯溪」這個切入點為發展基礎,帶 領孩子們進入人與溪流主客之間的角色對換,試 著以大屯溪的角度為發想主軸,進而以藝術創作 的方式,體會生態教育的重要。 課程裡首先登場的是「空間探遊」,也就是 先將孩子們帶到大屯溪溯溪與嬉戲,讓他們在開 心玩樂中, 透過肢體直接與溪流對話。接著在 「身體律動與自然的聲音」課程裡,請表演團體「身聲演繹劇場」的藝術總監吳忠良到現場帶著 大家以「溪流」為生命主體,藉由身體的律動練 習來感受溪流的「流動」氣度與其中美感,並且 嘗試以大屯溪為空間場域及舞台,從中發掘「聲 音」的多樣性及可能性。另外在「歷史遊蹤」的 課程中,陳信甫老師用大冠鷲的角色帶領大夥對 整個大屯溪流域以及這個生命空間裡的豐富資源 作一介紹,並從大屯溪的角度探討溪流生態與人 類社群之間微妙的關係。 最後小朋友分組討論後,以大屯溪上游流域 與岸邊為主要創作表演地點,發展出五項裝置作 品,以及一項行動表演,裝置主題分別是:大屯 溪的旅行箱、大屯溪的守護神、大屯溪的彩虹 衣、大屯溪的保護傘以及大屯溪的健檢鏡,行動 表演則是展現大屯溪的行動力,藉此來表達:大 屯溪上游水域是進入台灣海峽的起始,宛如在為 即將展開了旅行做準備;而附近的人工溼地是需 要可靠的神靈看守;溪流的水氣因為陽光,幻化 成天空的彩虹,成了地面美麗的彩虹衣;溪中的 蝦魚、岸邊的植物昆蟲,彼此的互動關係形成了 一張微妙的保護傘,可愛而有趣。其實對於這條 與學校有著很深淵源的大屯溪,它的存在對小朋 友而言就像是一個裝置品,被老天放置在尋常生 活裡, 透過這次課程, 讓大家對它有多一點關 注,對生態教育有多一些想法,應該就是這次計 畫巧思的美意。 庄子內溪趴趴走」 鄧公國小 / 指導老師蔡文欽. 駐校藝術家潘羽祐 英國生態藝術家大衛.黑利引導 鄧公國小學童造訪庄子內流域溪鄰近淡江大學與鄞山寺的鄧公國小,校區四 周既有人口稠密的社區,亦有田園小溪,小朋友 每天生活於其間,但卻多半不認識,所以這次課 程以流經校區,原是清澈小溪,後來卻因污染、 麥當勞加蓋而變成臭水溝的庄子內溪為對象,以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從哪裡 來?」、「我到哪裡去?」這四個軸面,來 帶領小朋友探索週遭環境。 一開始,在名為「大街小巷開步 走」的課程裡,老師帶領小朋友認 識整個淡水鎮,並從網路上取得的 空照圖中找到自己家的位置,接 著進行實地探訪,同學們並分享 自己住家附近的私房景點與秘密 基地。另外在名為「小地方、大 發現」的課程中,由英國藝術家 大衛.黑利David Haley擔任客座 講師,他與小朋友進行角色互換, 讓學童帶領這個外國客人觀察庄子內 溪,並引導學生想像河流的不同風貌,讓 他們對環境藝術有初步的瞭解,並以詩文的方 式寫下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感受。在「古早的滬尾 街仔」課中,在謝德錫老師的講解下,小朋友比對了1960年到1990年淡水不同時期的地圖、街坊 的改變,有了這層認識,再實際進行構圖,最後 讓小朋友把自己的想像畫在學校外牆。另外,小 朋友也從公視紀錄片『城市遠見』讓小朋友看一 個日本的小鎮怎麼對待一條溪流,怎麼花了3、40年整治河川?讓學生們試圖思考可以怎麼改變 這條庄子內溪。讓他們理解和觀察自己生長的環 境,並種下對往後對社區週遭環境的關懷。 在最後於成果展裡,除了播放小朋友與藝術 家大衛.黑利David Haley一同踏察庄子內溪的 「身聲演繹劇場」的藝術總監吳忠良到現場帶著 大家以「溪流」為生命主體,藉由身體的律動練 習來感受溪流的「流動」氣度與其中美感,並且 嘗試以大屯溪為空間場域及舞台,從中發掘「聲 音」的多樣性及可能性。另外在「歷史遊蹤」的 課程中,陳信甫老師用大冠鷲的角色帶領大夥對 整個大屯溪流域以及這個生命空間裡的豐富資源 作一介紹,並從大屯溪的角度探討溪流生態與人 類社群之間微妙的關係。 「水源的生命空間」水源國小 /指導老師杜守正.駐校藝術家王德瑜 水源國小在天元宮學習泡茶 位在大屯山下,五虎第三崗上的水源國小, 對於校區自然環境有著巧妙的文房四寶比喻—— 以大屯山為筆架、虎頭山為筆、水源溪是水、水 源操場為硯、教室為墨條、學生則為張潔白的 紙,在水源國小快樂的成長學習,期望每一位小 朋友都能盡情揮灑自己的天地。所以這次課程是 以「人與空間」為主題,期望藉由藝術活動的創 造與體驗,使孩子們對原本熟悉的生活空間能有 不一樣的感受, 讓「水源的孩子」與「社區環 境」建立情感的認同關係。 其中課程內容與活動大致分「自然空間」與 「人文歷史空間」,像是由噪音藝術家林其蔚, 帶著小朋友在校園、水源溪邊以及天元宮所執行 的「音腸計畫」,也就是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握有 三項可製造出聲響的器具,大家按次序及約定好 的規則發出聲音。接著馬上進行“唸出紙條上文 字"的遊戲,這樣所發出的眾人聲音,像極了念 經時那般, 既合一又單調的音頻。藉由計畫執 行的時空不同,小朋友試著體會創作時,環境與 參與者之間的影響。「人、藝術與自然」的課程 裡,王德瑜老師將小朋友分組後,請小朋友尋找 校園中的自然素材(枯枝、葉片、花瓣…等)在 構思中發揮想像力,製作與創作地點產生連結的 「圖形」,其中有趣的是,有的創作地點在升旗 台前、沙地上、更有在樓梯旁的迴廊下;圖形的變化也是創意十足,像是用葉片及花朵拼貼而成 的「寶島」等等。藉由討論、拼貼、串連、堆積 等方式的集體創作過程中,小朋友懂得運用不同 的角度認識人和自然的關係,並且開展了新的對 話。另外,春季天元宮廣場的賞櫻、唱歌、學泡 茶,以及學習土角厝的製作方式,製造出水源地 區的幾個代表景點,也是其中創意與趣味兼具的 人文課程。 在這次的成果展裡,小朋友特地為這間和水 源校社很相像的展覽場地,量身打造了一件集體 創作作品——名為:「水源的生命空間」一個立 體版的「心靈地圖」,將一學年拜訪過的地方用 自己的方法重新詮釋。現場並擺放三兩桌椅,讓 觀賞者在欣賞作品之餘,也能體會泡茶、休憩、 眺望淡水河景的愜意。「 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開啟新的生活美學體驗 中泰國小在大屯溪上的合照 噪音藝術家林其蔚帶領水源小朋友體驗「音腸」作品 「山水之間的藝術遊廊」計畫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雄獅鉛筆公司「藝教於樂II」的專案獎助計畫之 ㄧ,由竹圍工作室企劃提案,邀請青年藝術家與淡水地區淡水國小、鄧公國小、水源國小、中泰國小等四所小學 共同合作,把藝術家帶到校園,透過他們的創意引導,把藝術帶到學童的日常生活中,啟發學童對周遭生活空間 的觀察接觸、創意思考與美感體驗,為淡水的小朋友帶來一段另類的學習與生活美學體驗!
Ccopyright © 2008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