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論壇 |
當我單騎馳騁於淡水河畔 |
請不要讓屬於天地的自行車道蒙上灰塵 |
|
建商的廣告招牌標榜著「都市再活,文化 從人.土地升起」新的生活觀念,正呼應著 反淡北道路聯盟守護淡水河的訴求 (攝影/朱建智)
淡水河
畔的自行車道,是一條
屬於天地的自行車道。
當我單騎馳騁於淡水河畔時,我
看到許多跟我一樣的人
們在河畔馳
騁。親子同遊的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長征路過的車手,嘴角揚起挑戰的驕傲;通勤上下班的騎士,眼神則透出堅定的信念。
當我單騎馳騁於淡水河畔時,我還看到精彩的人生交會。利用河畔運動的在地人,身上散發出建康的活力; 耕種的農人, 揮灑出辛勤的汗水;淡水河上的點點船影,與陽光及山影倒映出幽雅的景緻。
當我單騎馳騁於淡水河畔時,我更看到自然生態的躍動。辛勤的鷺鷥,每天分早晚班的到退潮的溼地上覓食;忙碌的螃蟹與彈塗魚,日復一
日的在溼地上演生存的戲碼;更多無私的樹木花草,為大地、為人類貢獻出自己生產的養份以及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據說,這條屬於天地的自行車道,將在年底被煙塵遮蔽,因為台北縣長周錫瑋與淡水鎮長蔡葉偉,決定要在年底前,興建一條4.7公里長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從淡水的紅樹林地區,破壞這條自行車道,通往關渡的大度路。但是,在政府正大力推廣節能減碳保護環境的這個時候,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與自行車通勤日益成為風行的趨勢,實在看不出有興建這條路的必要。有人認為,淡水只有一條台二線,塞車問題已阻礙了地方發展。在我看來, 這些都不是理由,首先,台二線拓寬計劃尚未完成,政府應以此案為優先,並加強這條路上的紅綠燈管制的順暢度;再來是大眾運輸的加強,淡水已有一條通往台北的捷運,但通往捷運站的接駁公車卻還有改善的空間,如在車站設置到達時間的看板,尖
峰時間再加班次等;最後,規劃中的輕軌捷運請儘速興建,若有一條規劃良好的捷運經過淡水的核心地帶並通往三芝、石門,我相信對這些地方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英國倫敦是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卻不見任何的高樓大廈與高聳的道路高架,靠的就是密如蛛網般的地鐵系統。荷蘭、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近年來在國境內建立綿密的自行車網路,不但方便在地的單騎通勤族,許多國外慕名而來挑戰的騎士,也為這些國家帶來許多觀光的經濟收入。若是淡水這條屬於天地的自行車道因道路的開闢而被煙塵遮蔽,騎士馳騁的蹤影、人們生活的軌跡以及生命躍動的美景都將消失,那將是淡水人難以挽回的遺憾!
|
淡北道路將使淡水成為全球環保笑柄! |
「揭開淡北道路真相」座談會備受關切 |
|
9月18日近80多位淡水在地居民及團體至 監察院陳情,以行動劇方式表達「拓寬 台二線守護生態及遺址」心聲 (攝影/朱建智)
9月11日晚上「反
淡北道路聯盟」在淡
水民族路的竹圍教會邀請當地居民及政府官員舉辦公聽會,約150多位重視、關心家鄉發展的居民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一開始,聯盟總召集人鐘基忠以在地居民心聲,希望政府改以發展「藍色公路」,不但可改善路上交通問題, 還可發展觀光產業, 一舉兩得。接著淡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許慧明介紹淡北
道路工程施工規劃及模擬圖, 讓居民清楚瞭解「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一點也不平面,一開始從關渡約十層樓的高架橋到竹圍後,銜接一層樓高水泥地基的平面道路,自紅樹林站後再連
接十層樓的高架橋,道路的高低起伏落差極大。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教授更以「因淡水的山與水,我們到來。因為我們的到來,毀了淡水!」為引言,舉八里台北港大卡車進出頻繁的例子,請居民思考若「紗窗像濾網」會是我們要的生活品質嗎?
揭開淡北道路真相」座談會上學者專家與 社區居民發表看法,上為淡大黃瑞茂教授 ,下為來自加拿大的竹圍居民David (攝影/朱建智)
與會的淡江大學交通運輸管理系張勝雄副教授認為改善交通的思考邏輯,應先確認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才研擬對策方案,但台北縣政府竟然將交通問題交由水利局主導, 採跳躍式思考,未從立即性、花小錢的改善交通路口號誌、路口停車管理、道路標線、標誌設置等方法做起, 反而一昧以花大錢、爭議性大的新闢道路強行做起,實為不妥。同時,紅樹林展示館擔任生態解說員的陳春芬與荒野保護協會汪雨蒼都提到,紅樹林形成的生態圈十分珍貴,一旦遭到破壞,過冬的鳥類將無棲身之處,會對全球生態系統有很大影響。
目前住在竹圍, 娶了台灣太太的加拿大人D a v i d先生認為竹圍的腳踏車步道帶給人民運動空間,有運動才有健康的身體,可以減少醫療支出, 人們不生病即可增加工作天數, 若擔心因而減少消費則是短視近利的想法。他亦表示很關心紅樹林生態遭破壞的問題, 希望能尋求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及Ducks Unlimited等國際性環保團體的支援,一同關懷紅樹林生態保存問題。
最後,聯盟邀請參與民眾9日18日上午一起到監察院陳情申告,並且提出三項訴求:一、要求尊重文資法及環評法,立即停止違法發包。二、全面檢討道路建設,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勿使綠色交通跳票。三、保護淡水紅樹林河畔生態和遺址、讓自行車道免於污煙喧囂之害。期望政府能
聽到淡水居民對於在地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切心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