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政府經濟發展局規劃的「淡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招商計畫」基地範圍圖台北縣政府自民國9 5 年起以觀光休閒為定位,推動「淡水河口藝遊網」整體建設計畫,針對淡水、八里兩岸的交通建設、土地開發、觀光旅遊、藝術人文及招商投資做出30項規畫(如表一),涵蓋面積包括台北商港特定區13公頃產業經貿園區、18公頃海洋文化園區、13公頃娛樂專用區、20公頃濱海遊樂園區、36公頃創意產業園區。此計劃以藝術文化、觀光、網絡為三大重點規劃方向,將假日寸步難行的淡水老街觀光人潮引導至紅毛城、淡水漁人碼頭區,目標為提昇觀光旅遊品質,及提振正逐漸萎縮的漁人碼頭遊客人數。至今各項子計劃之規劃設計、工程進度、成效及民眾接受度值得我們進一步追蹤、研究。
表一 台北縣政府「淡水河口藝遊網」整體建設計劃大綱(資料來源/依據台北縣政府簡報整理列表)
|
工程名稱 |
預估完成時間 |
縣府執行單位 |
經費規模 |
藝術文化 |
觀潮廣場 |
97年3月已完成 |
淡水鎮公所(空間整地)
淡水古蹟博物館(公共藝術)
農業局(綠美化) |
|
中正路段污水下水道工程 |
進行中 |
水利局 |
|
整建藝術穿堂及地坪舖設 |
97年3月已完成 |
淡水鎮公所 |
|
藝術工坊298四連棟整修 |
98年年底 |
城鄉局/都市設計課 |
97年底招標 |
藝術街坊道路舖面工程 |
98年 |
城鄉局 |
2800萬元 |
藝術街坊綠美化 |
98年 |
城鄉局 |
|
沙崙文化創意產業區 |
99年對外營運 |
經濟發展局/招商科
建設局 |
97年招標 |
漁人碼頭活化再利用 |
木棧道下商店街裝修—魚食館 |
97年10月中旬 |
農業局 |
|
民族商場(72坪) |
進行中 |
原民局 |
|
港區整體規劃 |
進行中 |
農業局 |
|
北縣魚市餐廳招商 |
97年10月 |
農業局 |
淡水區漁會得標 |
外泊地碼頭擴建 |
|
農業局 |
|
淡水漁人碼頭飯店招商 |
100年完工 |
經濟發展局/招商科 |
25億 |
藝術大街600坪展演建設 |
|
文化局 |
|
古蹟園區活化再利用 |
滬尾砲台周邊整體環境修補美化工程 |
97年已完工 |
淡水古蹟博物館 |
|
中央廣播電台作為淡水藝術教育中心 |
計劃停止 |
淡水古蹟博物館 |
|
滬尾砲台和平公園入口景觀規劃及工程 |
第一期97年4月完工,二、三期工程規劃中 |
淡水鎮公所工務課 |
第一期工程400萬 |
紅毛城夜間照明規劃 |
規劃中 |
淡水古蹟博物館 |
|
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修護與再利用 |
98年7月完工 |
文化局 |
1.2691億元 |
配套公共設施 |
藍色公路-淡水第二座客船碼頭新建工程 |
98年完工 |
交通局 |
1.8億元 |
淡水河北側沿岸平面道路 |
環境評估中 |
水利局 |
300億元 |
淡水河口北台光電遊憩城 |
97年底完工 |
城鄉局 |
1.267億元 |
花田四百甲計劃 |
96年實施至今 |
農業局/林務科 |
|
淡水入口意象改善工程 |
98年完工 |
交通局 |
650萬元 |
打開觀潮藝術廣場 沙崙文化創意園區正要展開
台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規劃的「臺北縣家庭綜合式
休憩娛樂園區開發計畫」簡報
在藝術文化方面,自馬偕三角公園起至滬尾小漁港之「淡水藝術街坊」,除民國97年3月已完工的「觀潮藝術廣場」、串連淡水教會與中正路的「藝術穿堂」等工程外,至明年年底將有中正路後半段道路鋪面美化、行人步道綠美化及中正路段污水下水道等工程陸續展開。據承辦單位城鄉局表示,中正路後段道路將重新鋪高至行人步道高度,鋪面以花崗石及岩磚為主,並在人行步道左右二側加種台灣欒樹、大花紫薇、苦楝等樹種共80棵樹。
而中正路296-302號之木造日式房舍,原為警察局公有宿舍之閒置空間,淡水文史工作者紀榮達原已提報古蹟,無奈縣府以建物不堪使用及歷史價值不高之立場而被打回票。城鄉局表示既有建築將拆除後,將重建為提供藝術交流及藝文休憩空間的「藝術工坊298」,新的建築樓高4層,樓地板面積約1500坪,使用綠建築等特殊工法,總工程款初估約1億,最快在97年底完成招標,預估98年底完工後交由淡水古蹟博物館管理運用,而原日式屋頂黑瓦則會移至他處使用。
另一項更大型計劃是「沙崙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緊鄰漁人碼頭的沙崙海水浴場,多年前因鎮公所經營不善且海域存在暗流問題已關閉多年,目前由縣府經濟發展局進行整體規劃,將面積約6公頃,四周包括觀海路、淡海路、公司田溪及海岸線,計劃引進「工藝產業」、「創意生活產業」、「視覺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五大類產業,並配合國有土地租金「四免六減半」政策,進駐廠商將享有前4年免收租金,後6年租金減半優惠。縣府估計將創造2 0 億的投資額, 此計劃目前因都市使用分區尚未通過都委會審核,需作土地適宜性分析,預估最快在明年進行招商、興建。審核通過後便會接著推動沙崙旅館區公有土地招商案,屆時再搭配縣府在淡海新市鎮家庭式綜合休憩娛樂園區(I.F.R.)開發案下,由淡水漁人碼頭到沙崙海岸線,整個淡水西北的海岸線景觀將全部納入觀光區,未來沙崙地區的環境與產業將產生鉅大變化。
大型觀光建設進場 淡水地景風貌驟變
台北縣政府在淡水挸劃實施之工程計劃示意圖
在觀光部份,縣府在淡水也正進行著多項古蹟維護及環境改善等工程,包括:淡水古蹟園區為強化歷史古蹟空間再利用,將修復紅毛城夜間照明,修補美化滬尾砲台周邊整體環境。而位於滬尾砲台後方的中央廣播電台空間再利用案,原計劃作為淡水藝術教育中心,已完成整地及戶外空間、入口意象工程,因故於今年終止計劃。還有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修護與再利用,包含古蹟本體修復、公共設施新建、古蹟再利用等,耗資經費1億2691萬元,預計98年7月完。滬尾砲台旁和平公園的環園木棧步道第一期工程,淡水鎮公所於今年4月完工,步道約3、400公尺長,後續二期、三期工程包含「一滴水紀念館」規劃興建案。
在漁人碼頭觀光設施改善方面,今年2月承攬北縣漁市餐廳(位於漁人碼頭情人橋對面)經營的港都公司因故終止契約,10月中旬由淡水區漁會標下委託經營權(OT),裝修後將於12月底重新開幕。而近來娛樂漁船業者感受到遊客人數銳減,縣政府也提出「打造新淡水觀光區」口號,除10月中旬「魚食館」完工開幕外,接下來另有原住民民族商場規劃,而對漁民作業需求的空間改善方面,展開外泊地碼頭擴建等港區整體規劃。目前,漁人碼頭最受囑目的焦點是,10月20日周錫偉縣長與麗寶建設簽定興建契約的「淡水漁人碼頭飯店BOT案」,基地面積位於漁人碼頭觀海廣場旁2公頃,預計投入25億資金興建180間旅館及百尺高塔,將於三年後完工。這項計劃無疑是淡水近十年來投資規模最龐大的一項大型觀光計劃工程。
此外,縣府獲得經濟部能源局評選補助9840萬元的「淡水河口光電遊憩城」,以太陽能發電打造淡水渡船頭、八里左岸客船碼頭、漁人碼頭等三處「光電藝術大街」,城鄉局黃先生表示,在地居民於規劃階段時曾反映希望以自然景觀為主,減少人工設施,如刪除淡水渡船頭的拱門造型大型建築,避免阻礙視覺景觀及影響動線,目前已修改設計規劃,以八里左岸會館及漁人碼頭觀海廣場棚架施作為主,未來太陽能發電將會回存台電,此項工程將耗資1億2670萬元,預估明年3、4月完工。
在農村產業觀光方面,淡水鎮公所配合農業局在95年度第一次舉辦「花田四百甲計劃」的「淡水花海節」,補助花肥種子、鼓勵屯山里農民種植了向日葵、百日草、黃波斯菊等花肥,達到農業休耕與景觀休閒的雙重功能,壯觀的花海獲得民眾熱烈回響,接續兩年更擴大在臨近郊區及山區的各里宣導推動,種植區域大幅提高,不過由於受限淡水多雨、日照不足的氣候影響,景觀規模不如預期,而活動舉辦缺乏良好交通動線規劃及大眾交通工具接駁宣導,往往造成週遭道路塞車、違規停車等問題,成為美中不足之處。但這項計劃仍可算是花費較省,卻為社區居民帶來優質生活效益較高的一項政績。
交通建設如何兼顧生態環境 考驗縣府能力
在交通網絡方面,為解決藍色公路遊艇搭乘地點的不便,及民眾等待搭船時間過久的困擾,原訂「淡水客船碼頭新建工程」計劃,要在淡水捷運站後方興建一座200公尺長的連絡橋及新碼頭,但今年4月28日縣府交通局在淡水舉行第一次說明會時,遭到漁民及環保人士反對,原因是橋樑延伸到淡水河水域長度,嚴重影響漁民漁場作業,環保人士也憂心大型工程影響生態和水利安全,最後協商以「延伸原有的客船碼頭長度」方案為優先考量。交通局表示將於現有客船碼頭下游30公尺設立第二座客船碼頭,預計總工程款4200萬,若今年11月26日第二次開標順利,可望12月開工,後續將協調業者使用新增的二個船隻停泊位置。
另一項「淡水入口意象改善」計畫,是自竹圍民權路與自強路口至民權路187巷沿路的紅綠燈、交通標誌和路燈推行共桿工程,預算為688萬元,目前調整細部設計圖,配合預算將在年底完成發包,98年年初完工。而今年年中淡水鎮公所陸續更新中正路沿線路燈為藍白燈座及會變換顏色的霓虹路燈,讓淡水居民覺得印象較深;有許多鎮民贊同,但也有居民認為錢應該花在刀口上,認為應該重新規劃標線設計、燈號時間管理及竹圍地區人行步道設置。
而目前最受爭議的是花費300億元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計劃興建一條由大度路沿淡水河到登輝大道的四米雙向平面道路,路線從台北市大度路尾端經架高關渡大橋的十公尺高架橋,急轉至一公尺地基,經竹圍、紅樹林路段,沿淡水捷運線與淡水河邊中間,再由十公尺高架橋連接登輝大道,引發竹圍在地居民及文化環保人士連署反對,認為竹圍塞車問題應優先拓寬台二線及執行配套的交通管理措施,不應該犧牲淡水河岸的生活環境,更可能導致竹圍地區淹水、紅樹林生態破壞等不良後果,目前環保署已要求縣府必需依法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淡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政績」?
由於淡水是一個文化資產豐富、河海山野生態環境敏感的城鎮,當開發的腳步逼近時,也漸漸吞噬著淡水在地生活的空間,淡水在縣府這些巨大招商建設的藍圖下,淡水的歷史人文空間、河海山城美麗的天際線、國寶級的紅樹林自然生態景觀如何能在一波波政府擴大內需方案中僥倖生存呢?
在淡水面臨重要的開發時,如何讓在地的文化價值被看見、被重視?倘若新建設之前必先破壞這塊土地原有的養份,便是我們難以挽回的莫大損失,而政府提出的政策能否真正解決問題,不會製造出更多負面問題?更是淡水人應該學習參與公共事務,善盡守護土地永續的責任。如何能兼顧環境改善、在歷史文化與商業經濟、觀光旅客與地方居民共存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光只有政客與財團的身影,相信是所有淡水人衷心期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