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街文化景觀會勘(攝影/戴瑞君)連續幾回淡水舊街區的整建計劃,早把十八世紀以來漢人聚落發展的軌跡,切割為幾處岌岌可危的小群落。幸賴地方文史、社區工作者的持續努力,終於贏得文化、地方主管部門的關注,未來一連串的改善舉措,淡水漢人聚落的風貌再塑可期。
新的2009年最先捎來的喜訊,便是台北縣政府古蹟指定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委員在審查「重建街14號」與「重建街歷史聚落」中,數次親臨重建街踏勘,瞭解到淡水聚落發展的歷史意義,除同意指定「重建街14號」為歷史古蹟外,也積極建議將崎仔頂的石階步道、百砌駁坎……,視為有特色的人文景觀,讓淡水文化基金會以「重建街文化景觀」名義,再度提出守護的申請,1月20日列席會勘的委員們,更是仔細勘察每一段景觀的地勢地形,在兼顧人文與地貌的情形下,對「重建街文化景觀」的地域與範圍有了初步的共識,並將提報審查大會,與縣政府做進一步的
認定。
隨後,1月2 3日「重建街1 6號」古蹟的勘察,這棟建築與縣定古蹟「重建街14號」同為陳其宗醫師督造的建築物,洗石子的外牆與依地形高低建造的空間隔間,依然讓出席的審查委員驚艷,尤其保存數十年的文物、牌匾,醫師及格證書、手寫處方簿……,陳醫師的風範歷歷在目。出席審查委員們對「重建街1 6 號」列為歷史古蹟,極為樂觀,並希望在審查大會提出建議,以「陳其宗故居」的名義來涵蓋1 4 、1 6 號二棟建築。
同日下午,淡水鎮公所也召開「台北縣淡水鎮公有古蹟再利用研討會」, 除針對淡水鎮管轄施家古厝、滬尾小學校、中野金太郎宅三處古蹟,在調查研究、工程修復後的再利用上,提出探討外; 更特別將淡水鎮漢人古蹟區的區域發展,列為重點,提出各處古蹟所面臨的難題及積極改善的方案。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更是文化景觀的維護──福佑宮的廟埕後側、龍山寺周邊環境、祖師廟周邊及廣場,尤其崎仔頂大小步道的入口指引,將以文化隘口的形式,修築有特色的入口意象指標,這些舉措無疑可以看到鎮公所設置文建課的用心與努力。
漢人聚落是淡水傳統街市的核心,雖然街道狹窄,但卻處處是人文寶地,涵蓋著寺廟古蹟舊街巷衢、世家舊居……,政府單位若能搭配地方的社區工作者,共同守護這些美麗的地景地貌,並積極維護改進周邊環境、古蹟本體,創造它歷史歲月的氛圍,讓淡水漢人聚落再享它們獨味的
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