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對中正路298號的日式宿舍充滿歷史感情,卻
面臨縣府執意拆除的命運(攝影/許雁婷)
打造藝術街坊一直是淡水藝文界衷心期待的大事。不過,隨著這幾年台北縣政府、淡水鎮公所陸續舉辦的活動、或是軟硬體的規劃操作,卻令人為藝術街坊的未來感到幾許的憂慮。我們看到幾次大型的藝文展演活動, 它們所強調的焦點,僅在於規模的大小或是曝光率高的話題,缺乏真正在地藝文工作者的高度參與及高質量的內涵。
雖然, 淡水鎮公所對於鎮有土地屋舍的規劃,較能採納地方各界的意見,以整理、維修取代大肆改建的方式,進行硬體的保存。但台北縣政府的方法則顯得粗糙,它直接訴求拆除改建,認為全盤的修建、重造藝文空間作為藝術街坊的旗艦,才能使藝文展演活動有所發揮;但是很明顯的,縣府這項決策並不是最好的策略,淡水地區不乏許多藝文展演空間,而老街街區裡的藝文空間與藝術工坊298的距離都極為接近,彼此間充滿著競合關係,新的大旗艦計劃沒有結合在地藝文資源,反而會削弱這些藝文展演的氛圍,失去它原有的特色。
尤其,這個地理區塊是日本統治時期的核心地帶, 日式的行政機關、員工宿舍在大量翻修後,「藝術工坊」是少數留存的宿舍群落,也仍然保有背倚砲台埔, 錯落有致的景觀天際線意象,貿然拆除藝術工坊的日式宿舍,改建為三層新建物,是一件嚴重的壞事。
台北縣政府要領航淡水的藝文應該是帶頭尊重在地的藝文環境,尤其是捍衛淡水的山水天際線、景觀線,讓藝術空間與自然環境取得一致的和諧,最明顯的實例便是鎮公所將鎮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除作為「藝術川堂」,讓淡水禮拜堂驚艷呈現於大家眼前。而「藝術工坊」要作為淡水鎮藝術領航旗艦,則是要更遠、更大的考量。
其實,藝術工坊要做為藝術街坊的旗艦仍然是可行的,縣府應放棄大型建物興建的迷思,而是以精緻細膩的手法,用藝術街坊櫥窗的風格,進行原建築物的維修及整理,做為在地藝術工作者、表演團體諮詢的窗口,藝文展演活動信息公告的展示中心、聯誼溝通的平台……;再搭配淡水鎮公所將整理的藝術村、藝術家工作室一同營造在地特色,這些效果將比起單一的藝術旗艦更具有群聚的作用。
藝術工坊若真能保有它的風貌與後面的地景地貌相配合, 再結合周邊淡水鎮公所的文化大樓、藝術村、藝術家工作室,一定能勝任淡水領航的龍頭角色,否則,就僅能成為一艘無在地淵源的孤立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