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路298號日式宿舍拆除議題,引起地方各界關切 (攝影/姚莉亭)保存歷史建築不是純粹的描述或學術性,它提示了行動,也暗喻了後果,它為時代提供了見證,一個曾經生活過的空間;事實上,它幫助我們瞭解歷史與東西文化差異,我認為目前是應該建立的「人本建築」的概念,它是為一個更空層次的第四空間預作準備。
這樣的第四空間強調的「不用」不是人的需求利益, 而是超個人、超人類的, 它的思考以整個宇宙為其重心,「如高溫化的氣候變化、冷氣、汽車過度使用」,當然支持拆除的人根本缺乏這些思考。
支持保存理論的人,部份理由是由於對目前建築物火柴盒造形不滿足感所致,歷史建築保存的內在本質,最有效的方式是接受性的、而不是主動爭取的,是自然的、不是強迫的。
為何歷史「老舊破屋」建築要保存?如果我們知道未來尚未形成,而自己也無能塑造未來,因為未來的城市進步只有在歷史建築保存下,才能看到從前人文的啟示,如羅馬水道、鬥獸場、威尼斯的商城,如螢幕影像呈現在眼前,一切變為客觀作品,而下一代或幾百年的人類看到羅馬水道、金字塔的呼喚, 也變成主觀的作品, 所以,一切歷史建築都是呼喚,呼喚不是在書中找到圖片而已,歷史的保存會為我們呼喚智者或天才再創造未來的城市, 如藝術家、文學家、詩人、建築師,莫不是從歷史建築走出自己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