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工作坊及社區居民從樹梅坑溪出
河口往上溯溪(圖片提供/吳春和)樹梅坑溪,源自大屯山系所涵養的清純水源,分由坪頂里的水尾及吳仔厝,與來自民生里楓丹白露山區,及福德里關渡埔頂等支流,交會在竹圍里竹圍橋下,匯集注入淡水河。然而,一樣的日落月昇,一樣的風聲雨聲。變樣的還是樹梅坑溪,常相左右的溪底巨石,青青綠草的兩岸河畔,如今安在?2 0 0 9年6月6日樹梅坑溪斷腸時,是日為了「祭」樹梅,我們工作坊一行數人從出河口, 往上溯溪親身感受、傾聽,竹圍仔母親之河「樹梅坑溪」的哭訴。竹圍橋下水分雙色,番社、大坑溝段,柏油水泥鋪天蓋地,已成暗無天日的大排水溝。只為了看起來好像乾淨有商機。又6月14日在高師大吳瑪悧教授等組成的顧問團隊,冒雨再次溯溪,將給予「樹梅祭」活動專業的建議。
樹梅坑溪的出河口在淡水河鹹淡潮水間 (圖片提供/吳春和)
「觀音山傍淡水河,大屯山麓樹梅坑。樹梅坑溪無樹梅,你說奇怪不奇怪」?半山腰段的溪前溪後,有工法無生態的整治,完全以人為本,卻忘了溪裡的「地基主」魚、蝦、毛蟹等,已毫無生存的空間。近妙覺寺的右溪畔,發現有數十株亂栽不久的小「樹梅」樹,更凸顯人們對樹梅坑溪的疏離與不敬。社區營造的兩大主軸是創造與經營。有創意的將自己社區的特色展現出來。並用「少」就是「多」的永續理念來經營。爾來一群關心社區、熱愛鄉土的居民,透過多次社區文化會議的討論,決定要先喚起竹圍仔的住民認識自己家鄉的角落。從認識中找出社區特色。當下,除了古蹟「媽祖石」,彷彿竹圍仔的心臟,已有文資法在保護 ,另外就是迫切需要關懷的樹梅坑溪了。
為守護「樹梅坑溪」,竹圍仔「樹梅祭」開鑼囉! 將有一系列社造暖身活動, 目標是2 0 1 0年五月份「樹梅祭嘉年華」的舉辦。樹梅坑溪之於竹圍仔,有如血液般的重要。如今卻是病入膏肓、柔腸寸斷。必須盡快透過「樹梅祭」的社造號角, 吹醒社區居民關心、參與。雖然「妙覺橋」西段已進太平間只待解剖,作為河川整治工法的特殊案例。但可規劃為自行車、健行步道等,沿溪兩岸並以「樹梅樹」為主綠美化。「妙覺橋」東段尚保有原貌,是自然生態、河川保育等的最佳場所。總之,盼望經由「樹梅祭」的社區營造,使得「樹梅坑溪」,在地的溪谷文化重生,再成為滋潤大地萬物的竹圍仔「母親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