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郵局前廣場施工情形(攝影/梁建新)在中正路298號四連棟日式建築拆除的同時,臺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發包的「老街環境改造工程」也於6月初開始動工,這一陣子到過中正路老街郵局、戶政事務所、國稅局稅捐稽徵處洽公辦事的人,一定可以看見這一路段目前大大小小工程施作不斷。
施工路段涵蓋中正路馬偕廣場至水利會一帶路段區域的「老街環境改造工程」,屬於臺北縣政府「淡水藝術大街」計畫的一部分,總工程經費約兩千一百多萬元,施工期間約需半年,預定於98年12月底完工。據臺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表示,未來的「淡水藝術大街」街道將改為有弧度的波浪狀S型道路,與車道的高低落差也會齊平成為無障礙空間,並且將移除電箱、廣設植栽與座椅,以綠化環境、提升街道休憩功能。城
馬偕雕像公園是老街後段地點的重要地標
(攝影/梁建新)
鄉發展局官員說,「淡水藝術大街」的環境改造還有另一個突破性規劃,就是要促使這一路段區域內公家機關的空間公共化,例如要將國稅局稽徵處第二辦公室的圍牆拆除,與「淡水藝術大街」街道空間相結合,也要將淡水郵局前廣場加寬,成為「淡水藝術大街」街道空間的一部分;包括淡水分局和淡水地政事務所也要配合「淡水藝術大街」計畫,進行建築立面拉皮改造。
馬偕雕像公園設計圖
(圖片來源/台北縣政府說明會資料)
「老街環境改造工程」嘗試從老街的後段空間開始,進行該區域的整體景觀改造,尤其是著重在「還路於人」的設計理念, 的確有可取之處,對於吸引遊客漫遊延伸至老街後段「淡水藝術大街」的目標,應當有所助益。不過,淡水民間陸續反應對於該工程的相關資訊瞭解甚少,也欠缺在地居民的參與討論,使得周邊的著名景點如漁港影堤、榕堤步道未見納入整體計劃考量範圍,殊為遺憾。臺北縣政府能為淡水爭取到「淡水藝術大街」計畫執行經費,固屬難得,但也應該指示規劃團隊更細膩的操作,主動與在地居民接觸溝通,並進一步提供更多讓居民參與的機會,強化城鄉規畫「由下而上」的精神,豈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