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里位處淡水東北隅,地廣人稀,幾個聚落旁依著蕃薯寮崙(興化店)兩側發展。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為主的鄉野社區。定居的民眾多是以務農維生。
今日蕃薯里的幅員比起清領時期,日據時代的蕃薯寮庄多了一個草埔尾小聚落成為擁有南平、水碓、安子內、小坑仔頭和雲廣坑頭等等的聚落社區。
蕃薯寮庄舊聚落
蕃薯寮崙(興化店崙)是蕃薯里最重要的山崙,約海拔一百多公尺高,位處於大屯山麓西側,為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山崙。與隔鄰的草埔尾崙(灰窯仔崙)、圭柔山崙所形成的溪谷階地,便是原住民與漢人移住民棲息發展的地方。
蕃薯寮崙與小圭柔山崙間形成小坑仔頭、雲廣坑頭二個聚落,蕃薯寮崙與草埔尾崙則形成南平、水碓、安子內三個小聚落。
清代形成的蕃薯寮庄包括小坑仔頭、雲廣坑頭、安子內和水碓四個聚落,南平則屬於草埔尾庄。日據時代,沿襲清代劃分,以大字名蕃薯寮、草埔尾來涵括這五個小聚落。
蕃薯寮的得名,是以漢人移民祖先拓墾時,初期少數鄉親僅營造簡單草寮,以種植蕃薯維生,大家便稱呼此地為蕃薯寮。隨後,家族繁衍聚落,建造各姓大型家屋,便為各姓厝屋的名稱,幾代以後,大型聚落形成,便紛紛以在地的地理形勢,人文特色來命名。
蕃薯里五個舊聚落,都極具歷史地理的特色,它們的來源是探索鄉土人文發展最好的材料。
- 小坑仔頭:
位處於蕃薯寮崙(興化店崙)與圭柔山崙的上端,形如一小型坑谷地形,大家便將這小型坑谷名為小坑仔頭。小坑仔頭中心為窪地,四邊坡地涵養水份都下注其中,成為下游天然水泉源頭。
早年定居的住民將四坑谷四周坡地都拓墾為層次分明的梯田,種茶植稻,可惜因農業萎縮沒落,不復往日景象,僅殘存幾分茶園,採取粗作方式收採茶籽。
- 雲廣坑頭:
位處蕃薯寮崙與圭柔山崙中端的大型坑谷地形,早年福建興化人盧雲廣帶領鄉親、族親來此拓墾,特將整片坑谷都開發成為田園,大家為了紀念盧雲廣的辛勞,便將坑谷命名為雲廣坑,清末時期更有雲廣坑庄的稱呼。在雲廣坑的上端,幾戶人家形成的聚落,大家便稱為雲廣坑頭。
雲廣坑頭兩邊坡地,早年居民都植種茶樹,中間河谷階地則開墾為稻田。現在則都荒蕪休耕,幾戶早期住民也都星散移居他地。
- 安子內:
位處在蕃薯寮崙中端斜出小山崙與蕃薯寮崙交會的小型坑谷地形,溪流曲折東流,溪流邊土地形如垵地,才會命名為安子內。早年拓墾家族因土地貧瘠,水源不足,多種植耐旱易生的蕃薯。後來因茶葉價高,兩旁坡地便紛紛改種茶樹,但現在茶葉衰落,也成為荒蕪的樹林。
- 水碓:
位處在蕃薯寮崙(興化店崙)與草埔尾崙(灰窯子崙)間,河谷階地落差最大地段,因早年居民利用溪流落裝置簡易水車來碓米,便以水碓來稱呼這個聚落。有一段時間水車動力除持續用來碓米外,也成為鄰近茶園製茶的動力來源,早年每逢收割、製茶的時節,便可看到農民挑殼、運茶絡繹不絕到此,碓打製茶。可惜因溪流水量遞減,田園荒蕪,水車早已廢棄,不見蹤影,碓米、製茶的景象也難得尋跡。
- 南平:
原本是草埔尾轄管聚落,因蕃薯里人口不足,才割劃蕃薯里管轄。位處在草埔尾崙向南延伸而降的階狀台地,每一下沉的階地都較為大塊、平坦,大家便以南平來稱呼這塊台地。
早年,這塊台地多為潘、羅、高三姓家族擁有,除種稻外,坡地也種植茶樹,生活富裕。
著名家族揚家聲
二百年來,蕃薯里各聚落不少家族除盡心開墾地方,建設家園,也多致力於地方事務,擔任保正、里長、代表,爭取各項資源建設家園,都留下不錯的聲名。
- 張氏家族:
安子內張氏家族,早年曾輝煌一時,以種植蕃薯起家,在製茶鼎盛時代,以雄厚財力,陸續興建幾座大厝,並有張秋金連任第一至第三屆鎮民代表,張金火擔任五屆里長。
- 王氏家族:
水碓王氏家族,自日本統治時代便以勤儉起家,王炒(鹼草)陸續創辦水碓製茶工廠、水碓精米所精米工廠,而成為地方名人,擔任蕃薯寮保正、里長。王壽喜連任數屆里長。
- 高氏家族:
南平高氏家族曾是南平一帶最大地主,曾建有三座瓦厝,來台第四代高端明擔任過草埔尾庄保正。
- 潘氏家族:
潘氏也是南平的在地老家族,潘錦和曾連任七屆里長,極具名望,而且教子有方,兒子是著名清華大學院長級教授。
綠疇林野生趣多
蕃薯里的土地上,除少數幾家工廠外,早年遍植的茶園、梯田,因人口老化,農業產值衰頹,多已進入退耕、休耕的型態,茶園退為雜木叢生的樹林,梯田大多崩塌、荒蕪,利用率極低。
今日在蕃薯里巡行,極目所見,除少數聚落的居民外,大都是林野綠疇,極具林木的生態。大小產業道路大都成為具有林蔭的綠色道路。
如何利用這綠色的資源,無疑是蕃薯里未來的發展關鍵。尋找出在地最具代表性、最適合種植的植物、作物。在四季的演替不同時節,開花結果,引導外來遊客悠閒來此欣賞,品嚐風味特餐,購買在地名產,才能使在地民眾永續經營自家的莊園。否則,讓少數建商隨著開發腳步,將農地化為建地,綠色的蕃薯寮、山崙、坑谷、溪流、樹林、田園…將一去難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