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蘇文魁)
1872年3月馬偕博士搭乘「海龍號」到淡水,從此以淡水作為基地,展開他一生的傳道、醫療和教育事業,為淡水以及整個台灣帶來無比深遠的影響。一百多年來,屬於長老教會體系的基督教文化深植淡水,成為淡水人重要的信仰與生活內容。淡水的聖誕節慶歷經一百多年來悠久的文化承傳累積,也獨樹一格,難得的發展出具有在地人文關懷的文化傳統,值得重視與傳揚。
不同於狂歡享樂的過節方式,淡水長老教會每年過聖誕節的方式是非常純樸的。一百多年來,淡水長老教會每年聖誕夜都會邀請教友和社區民眾齊聚在「淡水禮拜堂」舉行聖誕禮拜。已經是縣定古蹟的「淡水禮拜堂」,每年都會在聖誕節前裝飾得美麗燦爛,掛著聖畫的講台在聖誕夜變成大舞台,大家一起欣賞由教會的大、小朋友裝扮演出聖誕故事以及浪子在聖誕夜悔改回家的故事,「聖誕老人」也會上台帶領大家合唱「平安夜」。
每年聖誕夜,在聖誕禮拜之後,教會的牧師和長老們也會帶著小朋友,走上街頭,挨家挨戶拜訪信眾的家,像天使一般「報佳音」。今年,包括淡水長老教會在內的二十多所教會,更組成聯合報佳音隊伍,提早在12月22日下午五點從捷運後方廣場,沿著河岸、中正路老街及英專路「報佳音」。他們頭戴聖誕帽或天使的圓圈光環,跟著聖誕老人,沿路向店家、居民一邊報佳音、一邊發送禮物,並在定點演唱聖誕歌曲,讓淡水街道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氛。
每年聖誕節當天,淡水長老教會還會舉行一項溫馨感人的傳統活動,他們這一天一定會到竹圍安老所和八里樂山園,向老人和痲瘋病人報佳音、送禮物和聖誕糕。寒天送暖,在聖誕節探望慰問孤獨老人與痲瘋病患的活動,具有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將聖誕節慶活動的意義,更為向上提升,成為社區老弱、貧病的關懷與照護活動,尤屬難能可貴!
我們期盼這樣具有在地人文關懷精神的聖誕節慶傳統,能夠得到政府當局和淡水民間各界更大的重視,也許縣政府、鎮公所更應擴大編列預算,補助淡水眾教會在聖誕節共同傳揚推展這種非常有意義的社區關懷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