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集中藍染作品攤位(攝影/陳俐蒨)
在淡水河岸發展成全台最熱門的風景區後,台北縣政府有意挹注更多的資源在淡水,最後以「淡水河口藝遊網」為96年重大施政,其中「藝」指藝術,「遊」為觀光旅遊,「網」指網路。計畫以淡水河口整體空間為架構,觀光休閒為定位,整合在地資源及相關之硬軟體設施,提供藝文工作者互動的空間與國際藝術交流的平台,來規劃社區與藝術交流的空間。在淡水鎮公所提出『藝術街坊發展方案』的引導下,終於向國軍取得用地除地上建築物外,並將原來對外封閉的公有土地重新整理及綠美化,使其成為一片向海、一個結合自然美景與藝文氛圍的藝文休憩廣場,取名「觀潮藝術廣場」。
我因參觀淡江中學美術班巷弄裝置藝術展,才意外的接獲「觀潮藝術廣場」開幕活動的。12月29日當天中午廣場飄散著細細的小雨,看到現場都是趕活動剛種的草,便明白「觀潮藝術廣場啟用典禮暨創意市集」是如何的倉促。
觀潮藝術廣場-創意市集11點啟用典禮正式開始,周錫瑋縣長宣佈:「擁有山、河、海不同的自然風情,同時融合多元文化、人文資產及古蹟景點的淡水,在96年歲末年終之際,將再增添一個匯聚在地藝文的新文化景觀——『觀潮藝術廣場』」後,接著創意市集開始;畫著顯眼濃妝,肢體動作誇大的小丑在廣場上為大朋友、小朋友摺氣球,有長劍、帽子、皇冠等等的造型,為活動帶來熱鬧氣氛。河岸邊有放風箏、有藝術家、手工藝品、染布等攤位,就像複製別處官方辦的制式活動至淡水一樣,未能看見所謂的淡水特色。而兩天前才完工、也是淡水靈魂人物的馬偕博士上岸處藝術銅像,卻埋沒在「創意市集」攤位間,無人問津,不仔細瞧,還渾然不知這個成了突兀的人像,竟是鼎鼎大名的馬偕博士,真是令人婉惜。
「觀潮藝術廣場」的開發,無疑的對淡水的文化景觀有其正面意義,但要達到對休閒活動品質的提昇和淡水居民生活內涵的改變,還是有賴民間在地文化工作者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