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logo-1
 


7-2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淡水鎮公所推動健康城市最起碼的一步
 
  06 要聞
淡水健康城市的綠色通勤願景
 
  03

專題
淡水發展的文化觀點-劉秀美專訪(下)

 
  03

論壇
23個淡水街角博物館徵選產生

 
  03 社區營造
寺廟古蹟日常保養維護工作坊
 
  藝文活動
「低碳、慢活、遊淡水 環保藝術嘉年華」
 
  短訊
春遊淡水~二月立春賞櫻、三月春分蘿蔔祭
大地之舞~培訓大專生種子團員計畫
三商人壽喬遷誌慶~淡水風情展
 
  *本報版面開放,歡迎各方投書發  表意見,惟不代表本報立場  
  >>其他期別  
 

 
 
 
>>專題
淡水發展的文化觀點
淡水不會沒有希望淡水需要民眾自覺--劉秀美專訪(下)

採訪/姚莉亭 黃舒敏 許雁婷紀錄/黃舒敏

劉秀美
國民美術藝術家劉秀美
◎劉秀美 簡介
1990年創始全國國民美術運動,推動美術教育改革,包括在台北縣29個鄉鎮推行老人美術教學,推動台北大稻埕社區、迪化街畫會、民生社區笑哈哈老人畫會、台北義光教堂婦女畫會、終止童妓協會、色情畫會、汐止社區大學國民美術系、汐止社大四八畫會、汐止都市原住民部落兒童美術館、午間亂畫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受暴婦女畫會及花蓮林田山林場等國民美術教學及展演。曾擔任淡水鎮刊《金色淡水》1至24期美術顧問,永和、蘆荻、新竹、淡水社區大學等講師,舉辦「私房菜展」、「劉秀美自傳性繪畫展」、「最狂烈的家家酒遊戲」、「淡水味覺」、「野地中的玫瑰」等油畫創作展,著有《淡水味覺&國民美術悲喜劇》(玉山社出版)。

問: 您覺得淡水新舊居民的生活方式應有什麼樣的準備、行動與責任?
答:

隨著新居民進入淡水,新居民本來就是過著有文化的生活, 他們的娛樂跟舊居民不一樣,文化本來就是他們的精神糧食,剛好淡
水有一個社區大學在提供精神糧食,在台北聽演講不但費用昂貴、還要預約訂位,而淡水社區大學舉辦了各種課程和講座,甚至免費邀請居民來參加,這些已經成為新居民的生活娛樂。而新居民住久了生根發芽,最後也會變成淡水人,新舊住民的整合是我們必需敏銳的感覺。

觀察在台灣各個區域新移民發展的現象,例如會去新店住和會來淡水住的人是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價值觀,甚至是不同的族群認同、政治主張。往新店走跟往淡水走同樣是在渴求郊外和風景,為什麼是花園新城那一種、而不是漁人碼頭或渡船頭這一種?我覺得來淡水是比較敦厚的,比較不為現實利益的,比較傾向綠的,親近民粹主義,而新店那邊的好像比較知識性、生活較雅痞的,比較喜歡超然的、富予哲思及文學性的生活,是兩種不同人生觀的人。

   
問: 您在淡水社大及國民美術的開課經驗與觀察裡,您認為淡水生活的婦女有什麼特質?或對淡水有什麼樣的感想?
答: 我認識很多淡水優秀的婦女都罹患癌症、腫瘤或死於癌症,不良的生活讓女性生病,淡水女性罹患癌症的比例相對其他地區高了許多,這是對女性很不公平的事,這些不公平源自男性的權威,也代表淡水社會在一個政治威權攏斷的狀態,裡面文化的地位受到來自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影響,這些男性也沒有辦法去超越自己被權威壓迫的壓力,所以這些女性才會生病,第一個原因是沒有健康的情感,第二個問題是女性承擔生活、為家庭墊底,結果與社會隔離太久。

淡水是一個封閉的小鎮,雖然它跟台北文化圈很接近,是很多大學城發展的知性社會,但它其實是一個小鎮規模,小鎮有它的傳統跟保守,整個層層剝削下來,最後被壓榨就是女性,最後女人變成犧牲者,淡水的封閉傷害了很多好女人。如果一個女人要在淡水走出自己的路,她將會變成獨行俠,會很寂寞,尤其是當一個女人有想法的時候就會被欺負、就會很辛苦,我感受淡水女性的付出是很多的,很多女人是被生活折磨受害的。

淡水的感覺像是個母系社會,很多家庭是媽媽把女兒留下來,女兒並不到別的城市生活,她可能把先生和孩子帶在淡水,和娘家很密切;我覺得淡水的女性承擔很大,它有點像拉丁民族,以祖母、媽媽、女兒為主,甚至很多女兒為了家庭責任而終身不嫁,在別的地方也許來來去去,不像淡水很容易凝固在這裡,對淡水有一份走不開,有很愛、很濃的情感。

淡水這個地方,不會讓一個孤獨的女人顯現很緊張、或不合適的不安感,這樣的旅遊地點就是成功了,我覺得要規劃一個健康的旅遊,其實要去看這片土地本身回應給旅行者什麼樣的態度,我常常看到一個女性自己在淡水旅行怡然自得,可是若是在別的風景區就會變得很怪異,而且會變成人家注目的焦點,可是淡水就
是可以跟自然化為一體,甚至有很多情侶夾在中間看河,落單也沒有關係。

我長期在社區做國民美術的過程就是會去討論生命史、家庭的文化,國民美術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大學院,人與人之間的困難、苦難都可能是他的寶,小時侯的點滴和一生累積起來的東西就是你全部的研究所,像我們在畫圖畫家族的時候,女性是比較願意誠實跟坦白,男人常常不願意畫,因為他認為如果沒有做到五院院長又何必畫圖畫家族,可是女人哪怕是做了養女,都會很熱衷畫出二、三卷長軸,她們幫自己畫也幫父母畫,對自己生命史的整理很熱情的研究,因為女人若有整理自己文化的機會就會很珍惜,而我自認為走上國民美術這條路也是很幸運的。
   
問: 身為在地的藝術工作者,您覺得近年來公部門在淡水推動的藝文政策有何看法?
答: 公部門推動藝文政策的對象是民眾,然而跟民眾卻沒有共鳴點,很多的活動最後變成學校學生參與,如果僅止於動員學校組織,就代表文化運動並沒有下放到民間。台灣近幾年的藝文政策弊端是:文化為什麼是由政府在做?這樣的過程本身是讓人失望的,文化是從日常生活自然形成的,學術文化的原始材料也是日常生活的精華, 經過時間的洗禮,慢慢蘊釀變成寶貝、變成國家文化,但我們歷程卻是經由行政指令產生文化;現在文化團體需要向政府提案,由政府審核、撥經費、還要結案核銷,變成一個文化必需要被管理、被檢驗、評比,變成不是自然產生的文化。而淡水很需要社會哲學、自發性的民間文化, 它要發展一種淡水人的生活方式,這包括讓不同的性別都很出色,也會尊重女性,讓婦女在淡水很美麗、很愉快、很幸福,讓孩子們很健康,我們應該要讓文化回到自然,是一種更重要的使命,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式、提案式,或是去做活動式的。

我覺得基金會和協會成立運作,卻為了保證薪水就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停的輾動,不停的靠做文化來生活,案子一個接著一個疲於奔命,非常疲倦、也失去感覺,這樣的文化並不自然,但卻是台灣現在的風貌,都是這樣在進行,而這樣的文化跟台灣將要產生真正的民間文化是不會有交集的,也許這樣只教育到彼此,而沒有辦法教育到他人,只是某些人能瞭解或前進而已。所以我們也需要有一些自發性的文化,回到生活方式,從生活方式來改變。

藝術家是最重要可以提供生活方式的人,一個城市需要有藝術家、一條河流也需要有藝術家,藝術家不是屬於他自己的,是屬於社會的、世界的,用他的生活方式來呈現這個地方的價值。我們常常看到在淡水捷運河岸有很多人在畫人像,每天都在上演,這種方式有沒有和淡水社會產生關係是很重要的,藝術家他不是個人英雄,既然被淡水吸引、愛上淡水,應該從對淡水的愛中產生作品,作品也應該脫離不了人與社會。

如果不要以這些文化人來說,藝術家的創作也是一樣,很多畫家的生活方式也是跟社會脫離的,很多人也以淡水來發財,譬如說很多人喜歡淡水,它等於亞洲塞納河和威尼斯的風景情調, 很多畫廊會請畫家來淡水作畫,淡水的作品很容易賣,但只能畫甜美、不能探討苦澀,而這些人畫淡水也可能帶來淡水的活絡。在人類的歷史而言,巨匠或一個大藝術家都是幾千、幾百年才出現一位,不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都是巨匠,但是淡水有這麼多的藝術家,在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口比例比別的鄉鎮更多時,它可能會出現更多的人來整理淡水,但實際上願意真正來整理淡水靈魂的人還不夠,我覺得被淡水感動、跟淡水產生情感交流部份這方面還是很少,在音樂創作、美術上、雕塑上……從各方面來看都很缺乏,這裡似乎是出了什麼問題。
   
問: 您對目前淡水的展演空間、藝文環境有什麼看法?還有什麼發展的潛力?
答: 我們看到現在藝文中心策展作品的侷限,還有中正路漁市場二樓,也沒有人喜歡在那裡辦展覽,而淡江大學的文錙藝術中心很有門檻,那淡水還有什麼樣的展覽空間呢?最近在做的街角美術館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像咖啡店裡掛一些畫,我和學生也常常會到那裡聊天,我覺得還不錯,但現在的作品是用比較保守、拘謹的情感忠實的描寫風景,所選擇的畫家是客觀寫實的,我覺得藝術家和畫的內容都可以更活潑一點,甚至可以試著邀請一家花茶室或一家清茶館也來掛畫,如果有畫家剛好相關主題的作品,也可以在這些地方展覽,不一定只在很典雅或有櫥窗的地方,搭配各種題材的畫作,讓參與的商店及展出地點更多樣性,甚至水果店、廟宇也可以掛畫展覽,那就會真正帶動街道的美學,對生活品質提昇很所幫助。

我們現在對淡水的介紹非常集中在河流和老街,我覺得淡水的興福寮是很美的地方,它是國家公園,我常常帶學生去畫圖,但是在淡水有國家公園我們卻很少去介紹,從興福寮走1~2個小時就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整個山區都非常漂亮,應該多增加對淡水郊區的介紹;而且,淡水也可以發展運動,因為它有海也有山,也很合適發展。
   
問: 您希望縣府、鎮公所公部門及對淡水較有影響力的人應該為淡水做些什麼?
答:

淡水具有與日俱增的磁場吸附,因為觀音山、淡水河讓這樣的美麗山城海港留下很多人,這種美會讓人原諒很多事情,我覺得淡水不會沒有希望,可是民眾的自覺可以加強,應該有人可以幫助他們,比如對於公共事務、環境品質的要求,民眾可以更多嘗試,要有一個夢想。

過度或不適當的開發案需要透過社會運動來搶救,但台灣的民眾很少參與公共事務,我覺得民眾有他們本身生活的方式,這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和現實社會的斷絕,而淡水這些理想性社團要做規劃跟上先進國家的這一種決心,並沒有一個全民的共識,都還在生存線裡面浮浮沈沈,台灣的民眾那麼寄望學界,因為民眾是崇
拜學院的,而政府只怕學院的人,是不怕民眾的;但是學界在近代又因為很多的運動都變成政策化,當政策行使社區、政策去操作社區文化時,就會產生許多問題,譬如學者專家受到政府青睞、得到很多計劃案的同時,也容易失去專業批判力,也可能產生被餵養的學者、或是軟弱的專業者。

淡水的未來其實就是看站在舞台上這些人怎麼選擇,如果想要使淡水變成一流的城市,所有在各個舞台上的個人都應該拋去個人利益,學會放棄自己的利益,記得自己年輕時代的志向,努力使淡水變成台灣最好的城市,否則淡水就會落入所有三流城市的遭遇。在政治的過程,我們也都在看,是在哪一任失去了哪一座
古蹟,在哪一任失去哪一條街,在哪一任失去了河流或海洋,都將會在歷史上被雪亮的記住,這些人會跟失去的這些東西搭配在一起,這就是他們的業績,在他們手中失去的什麼將會是一個血淋淋的記錄。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淡水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如果你去過全世界許多國家,也沒有這樣美麗的風景,為什麼我們擁有這樣的瑰寶卻要暴殄天物?用工業的累贅不停的添加在這個渾然天成美好的地方,不論是道路、橋樑或是建材,都像是要去破壞它的美,我認為就是個人利益而已, 現在淡水要搶救的不是單一點或事件, 而是全面性的回復,像新市鎮開發、聯外道路問題、河流的整
治……,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性的合作,所以不論是學者、文化人、政治官員都應拋去個人利益一起救淡水,不要再以所謂一部份的妥協、犧牲換取更大的資源,不再形成一個共犯結構,淡水才有救!

劉秀美專訪(上)

 
 
1

Ccopyright © 2009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 log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