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logo-1
 


7-2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42年前的錯誤都市計畫為何不檢討變更?
 
  06 要聞
守住重建街才能守護漢人聚落的核心價值
 
  03

專題
綠色生活的社區logo與祭品
2010年屯山孩子的大道公創意發想

 
  03

論壇
我們想為淡水留下什麼樣的重建街?

即將走味的重建街

 
  03 社區營造
興仁社區種樹千棵打造綠意社區
 
  藝文活動
「施乾文化廣場」環境景觀重新改造

興仁社區舉辦原生百合花祭

 
  短訊
唐連成3月就任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

淡水鎮商圈文化觀光協會召募會員

我是淡水人facebook 超熱門
 
  *本報版面開放,歡迎各方投書發  表意見,惟不代表本報立場  
  >>其他期別  
 

 
 
 
>>論壇
我們想為淡水留下什麼樣的重建街?

許雁婷

淡水都市計畫六號道路重建街拓寬說明會,終於在四月十四日星期三的下午於鎮公所召開。近幾個月以來發包、拆除之風聲鶴唳消息,在重建街居民間流轉,人心惶惶不知何日要動工、工程後的重建街又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樣的不安與關心使說明會聚集近百位在地居民與關心重建街之民眾參與,即使會議選在平常日的下午,仍使公所二樓的會議室座無虛席、站滿關心的人。因為拓寬而早先搬離重建街的舊街坊們在說明會又重聚在一起,會議還沒開始便已熱絡討論起來,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民眾質疑拓寬後車輛進入增加安全問題


說明會由鎮長主持,在縣府工務局課長概要說明後,由負責該工程之規劃顧問公司人員針對施工內容作簡報,說明會上主要由居民發言與規劃公司及公部門對話,會中並邀集縣府交通局、文化局等人員列席。新設計除指定古蹟之建築外其餘皆照徵收面積拆除。縣府雖然強調通到祖師廟的道路是為緊急救護而開闢,最窄3.5米,不過民眾質疑拓寬後外車進入增加、後段因地形影響狹窄又是無尾巷,將增加許多無形危險與老弱居民安全顧慮。顧問公司表示,未來進入重建街之車輛將從清水街出去接往中山路,但清水街亦僅單行道寬,恐怕將演變成清水街的交通問題。
  
縣府表示通往祖師廟路段要抬高重建街路面再銜接過去,將原一米人行階道與重建街相連變為3.5米,多出現行之路面寬度會採類似高架、下面立柱支撐之處理方式,最受爭議。

往祖師廟路段要抬高重建街路面最受爭議

因地形高差大,規劃公司僅以施工圖說明,有民眾要求另以3D模擬以助民眾理解,但規劃公司表示模擬效果無法真實反應實際狀況,也非其專業而未有結果。多數民眾關心拓寬後原有寧靜生活品質,與家門前孩童老人休憩生活空間消失,以及拓寬後外車進入增加之危險等,認為不要讓外車進入、甚至希望可以的話不要拆除重建街。會中居民們也為石頭公請命,強烈要求將之原址保留,認為祂比這條街更早存在,一直守護著居民和重建街,極力表示即使橫在人行道中也願繞道,讓人感受居民們對這條街道生活文化的濃厚感情。

動工在即才倉促召開說明會難被接受

淡水漁人碼頭
▼拓寬說明會上, 重建街居民踴躍表達意見
在說明會過程,雖然顧問公司說有溝通協調誠意,願意聆聽大家意見,但卻在早已發包、動工在即之時,才倉促召開拓寬說明會,又訂於平日上班時間,不免排除許多居民參與之機會。同時,鎮長在會中也表示,於會議中才第一次看到最後定案的設計,更遑論一般居民,在這段期間顧問公司也未有與居民的說明會或討論,雖說將此次會議意見列入紀錄,還是不免要質疑規劃設計可變更的彈性有多少。在問到拆除期限時,工務局表示原訂於五月底,但尚未公告仍可調整。然而,工程已發包,說明會的舉行拖至四月中,即使表示期限仍可調整,但拆屋對每個住戶來說皆是大事,就算提早三個月告知也已算急迫、難被接受。   

會議最後,清水祖師廟主任委員暨縣議員李文德表示,拓寬後老屋都可重建增高,不但對住戶有利,樓層高風景視野也比較好,房地產會增值,以後於重建街一樓做生意、樓上當住家,將來祖師廟廟埕擴大、規劃於地下層做市場、商場,配合下方施家古厝古蹟周邊區域規劃可有商機!拓寬後如果擔憂屋前休閒聊天空間不再,也歡迎大家到廟埕休憩云云,令人啼笑皆非。



即將走味的重建街

陳碧鸞

淡水漁人碼頭
▲重建街居民悠閒的聊天(陳碧鸞提供)
淡水「重建街」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這條隱藏在中正路與文化路之間,不怎麼起眼的小街道,卻是早期交通不發達,住在淡水北端廣大農業區的人們,至「滬尾街」販賣農產品、採購民生日用品的必經道路,可想而知以前人們熙來攘往、熱鬧非凡的光景。   

隨著時代的變遷,重建街雖已成為一條安靜、純住家的生活空間,仍是見證淡水港埠貿易興衰和「崎仔頂」最佳山城意象寫照的一處歷史空間。如今卻因民國57年所規劃、至今已逾四十年,不合時宜的「淡水鎮都市計劃六號道路新闢工程案」即將毀於一旦。   

臺北縣政府在工程已經發包後,才選擇了今年4月14日星期三,一般居民都在上班的日子,舉行道路拓寬說明會敷衍了事;會議簡報內容也僅用專業的建築平面圖與剖面圖來說明,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根本是「霧煞煞」!根據工程顧問公司最新的設計:自文化路口進入重建街至清水袓師廟廟史館這段,規劃為五米單向車道。也就是說往後車子進入重建街後,需90度轉彎經由三米寬的廟史館巷道,然後再次90度轉彎進入寬三米半的清水街出去,而在清水袓師廟與米市土地公廟之間又是一處S形大轉彎的陡坡,以後車子必定堵在此二條街道之間。街道變為停車場,對交通不但沒幫助,反而會帶給居民一個極不安全的居家環境。   

重建街因山坡地勢的關係,外來車輛不會進入,所以從古自今這條街道一直是小孩子可以隨意出來玩耍的遊戲空間,也是左鄰右舍平常聯絡感情、居民閒話家常,甚至傍晚時分還可以出來納涼的場所。以現今大家雖然比鄰而居但感情疏離、不相往來的社會形態,是一處還保留舊有社區文化、人情味濃厚的地方。隨著馬路的拓寬,此現象勢必瓦解,並且帶來車輛所產生的噪音及排放的濃煙廢氣。   
袓師廟廟史館至袓師廟廟埕這段則規劃為寬三米半的所謂「急難救助道路」,十分矛盾的是,若目前重建街寬達四米的道路,尚且不能成為急難救助道路,非得拓寬不可;那麼一條只有三米半又無迴轉空間的道路,又怎能成為急難救助道路呢!何況狹小的老舊街道要考量急難救助與消防安全並非沒有變通的辦法,國外也有為了保留舊有街道文化景觀,而採用廣設地下消防栓,增設活動加壓幫浦的例子,難道我們就不可以效法嗎?   

重 建街也是一處藝術工作者經常佇足的地方,時而可見大批的攝影愛好者、繪畫家在此捕捉老街的滄桑美感,為什麼別的地方他們不去,卻情有獨鍾在此山城揮灑他們的畫筆,足見此處有其特殊、有別於他者之處。淡水近幾年來新的建設不斷增加,但政府機關主事者是否也能為我們保留一點屬於我們在地文化特色的地景。   

身為一位世代皆居住於此地的居民,我們不是反對公部門來整理我們的家園,只是希望能以較溫和的方式來整頓,保留百年來的街衢,維持此地還是一處外來車輛無法橫行的人行步道區,不要破壞山城階梯的地貌,期望兩邊的街景規劃設計更能突顯山城古色古香的樣貌。   

雖然說明會當天,設計工程顧問公司一再強調階梯處的改變不大。但一條需要拆房子、架駁坎鋪平坡道才能建造出的道路,一條對交通沒有任何效益的三米半道路,絕對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山城味道,而如同一杯已經「走味的咖啡」了。

 
 
1

Ccopyright © 2008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 log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