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街的改建問題,因為即將拆除而又浮上檯面,成為居民、文化工作團體與民意代表的角力場。在現今以謹慎對待地方文化與歷史建築的時代,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的拆除行動,實在應該特別再深入思考,調整思維。 部分地方民意代表與鄉鎮首長,常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認為推動古蹟保存或是老街的工作者,是一群生活無缺,遊手好閒的人,只是為了本身的旅遊目的而想保存老街供自己遊樂,這樣的思想常常成為主管單位與老街保存工作者的矛盾。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而這個誤解,也就容易被灌輸在一些並不瞭解文化保存的內涵的老街居民心中,認為老街只是一個外來遊客的遊戲場而已。這樣的誤解使老街保存的推動變的困難與複雜。
前瞻規劃「樂活生活」
其實文化工作者,正是要幫助社區老百姓,以一種更為前瞻式的看法來管理與規劃社區,使它可以跳脫目前台灣已經病入膏肓的都市開發惡夢(大規模拆遷,全面式的重建)之中,提早以更進步的思維,來使居民直接一步進入未來的都市文化生活型態當中。
未來是「樂活生活」的時代,而所謂的樂活生活方式之一,就是逐漸朝向以「步行」與「大眾交通工具」替代開車與機車。這是全世界未來的大趨勢,也是台灣絕對無法逃避的現實。當然,目前就要立刻達成目標是不可能的,但是,政府與民間必然要在今後的城市公共建設中朝此方向發展,則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將老街以適宜步行與簡單交通工具的形式加以保存,這並非是落伍的,反而是預先融入未來的綠色生活模式。
過度強調「快速性」
犧牲了「高品質生活」
十多年來,台灣民眾在生活方面,已經因為過度強調「快速性」與「方便性」,而犧牲了「高品質生活」,付出嚴重的代價,例如:
1. 免洗筷,免洗杯的使用氾濫,造成垃圾大增。
2. 機車橫行,也使停車困難與交通紊亂。
3. 騎樓與人行道充斥機車,因為行人無路可走,所以就更不願意走路,只好也跟著騎機車,結果又進一步讓機車與交通問題更行惡化。也沒有人會去重視改善「人行道與騎樓空間」。
4. 隨意棄置與放置家庭雜物於屋外,造成髒亂,蚊蠅叢生。
5. 鐵皮屋到處可見,只求快速方便,也不重視美化外觀以及與週邊環境的協調,使原本美麗的生活社區融入了「貧民窟」的混合體。
總之,目前台灣許多民眾與政府在任何建設與生活中,只想追求「立竿見影」式的建設,但卻不靜下來思考如何「永續生活」式建設。即使像房屋這樣的永久財,也只想要用短時間內就加以建成使用,未來能否留存久遠,完全不加以考慮。因而不斷陷入「不斷消費與浪費」的迷思中。
台灣的生活品質
已經落後韓國與新加坡
由於台灣選舉文化的推波助瀾與陰謀操作,使許多的公共建設,不斷的重做與改變,例如淡水登輝大道(淡金路)上的中隔島上的路樹,已經經過十年以上的種植,但是卻一直在種植與損毀或死亡,路樹至今未能成氣候。而一般民眾也無所適從,更可怕的,漸漸習以為常,以為增加建設,就是促進經濟的唯一手段,甚至於積非成是,成了被政客「反面教育」的犧牲者。
這些問題已經讓台灣民眾,生活在「看似所得很高,房價很高,但是生活中卻到處充滿髒與亂」的情況而不自知,台灣的生活品質其實已經落後與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越來越遠,但卻只會比較「GDP」、「經濟成長」與「獲利」。讀者可以去看看韓國與新加坡的生活環境,即可以得到答案。當今之急,就是要讓台灣的民眾知道,追求方便性與快速性,是不能犧牲生活品質的,否則社會就會一直陷入「劣質化」的惡性循環。重建街的改建,就是在這種惡性洪流下的犧牲者。
保持文化特色
並再創新才是好方法
不錯,老的社區的確需要一些必要的改變或建設(房屋本身,或是街道建設),但是古老的社區絕對是可以用現代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也同時維持良好的面貌與生活品質。但是不能要求其會與新建的大樓社區一模一樣,因此稍微犧牲一點「方便性」也是必然的,但是與完全的全新改造社區來比較的話,所因而失去的無形社區關係、民眾的集體感,卻是很難彌補回來的。
台灣的政治人物經常以開路,拓寬老街作為經濟發展的理由,希望馬路越開越大,讓車輛出入方便,然後認為這就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其實這已經變成一個最為落伍的觀念了,這早已被先進國家捨棄。因為保持文化特色,並且以此為基礎再加以創新,才是為同時維持經濟發展與在地人民生活文化特色的好方法。
聖托里尼和妻籠宿的文化經驗
我們現在來看看一個例子: 希臘。希臘是一個海島國家,在地中海中散佈許多的小島,所有的島嶼幾乎在現在都已經成為著名的觀光旅遊景點,這些島嶼中,最著名的就是「聖托里尼島」,而其最大的觀光資源,其實就是來自於保持地中海式的民居,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台灣民宿餐廳業者最喜歡模仿的「白牆藍窗」式的建築。這些希臘的小鎮,幾乎都是政府與居民基於對自己民間住宅風格與文化的認同之下,刻意保持所有的房屋均要維持同一風格,但因為具有特色以及「整體性的美感」,所以成為旅遊界注目的焦點。
▲希臘著名小鎮勝地「聖托里尼」,該鎮建於懸崖之上,出入只能
步行,但其中卻布滿度假飯店與餐廳,其中不乏五星級餐廳,也
是以原有的傳統小型居屋方式建造起來,完全維持原有的景觀,
所有住屋均不超過兩層樓。
但是由於當地地處坡地,行走不易,到底它們如何解決垃圾,消防與停車問題呢?希臘的許多島嶼村莊都是建立在斜坡或辦懸崖之上,只能用階梯來行走,無法使用垃圾車運送大量的垃圾,而在著名的聖托里尼島上,當地政府即以人力與馬匹行走在階梯之間運送垃圾,這顯示同樣處理一個問題時,有用心與創意就會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而停車則由政府在較為平坦的地區,闢建停車場,使住在山坡的居民將車能停在停車場後,步行至自家,藉此可以免除車輛佔用狹窄道路。
▲收垃圾的驢子隊伍經過市街的情況
▲聖托里尼島上的清潔隊員以驢子在每日
清晨逐戶收取垃圾,運出該區域。
消防災害方面,也可以用日本的古鎮「妻籠宿」為例子,該古鎮居民均居住在傳統木造房屋,但是路邊普遍設立隱藏式的消防拴與儲水裝置,可以在第一時間,儘快先撲滅火源,不需先苦待消防隊來救援。這兩個例子提醒我們,只要願意多動腦筋與學習,就一定可以找到與傳統文化並存的現代作法。
▲日本京都市祇園地區的市街保存狀況,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小橋,
鋪石地板,兩旁的店鋪也維持原來的設計方式,呈現出極為古樸
的街景,觀光客絡繹不絕。
所以我們強烈呼籲政府與民意代表:保存老街不是用來「玩」的,它讓居民能回歸生活的真正意義,它是一種進步的生活形態,也是未來「綠色生活」的重要場景之一。所以要請政府與民間都共同努力來尋找可以雙贏的解決方案,而不要單單只是以把「馬路開的更大」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德國傳統小鎮「科瑪」,致力於保存傳統住屋,內部適宜現代化
式,街道以行人與自行車為主。
老街與老聚落保存的優點
老街與老聚落存在的優點 |
拓寬與增建後的結果 |
1. 維護老居民們的固有生活空間。2. 維繫居民之間的情感網絡關係。
3. 維護行人空間。
4. 因為社區完整,居民間的共同記 憶被保留下來。
5. 對下一代有教育意義。
6. 房屋價格不一定會短期內快速增加,但是長久而言,必會因為社區完整被保存理由而增值。
7. 由於社區被完整保留下來,居民可以選擇原來的方式來生活,或是可以選擇未來朝向文化史蹟觀光區的形式發展,同樣都可以有經濟發展的利益。 |
1. 路面雖大,但卻只為車輛停放增加空間。
2. 新住民突然大量湧入,居民關係重新降至原點。
3. 開始形成都市人冷漠的相處方式,生活互助關係降低。
4. 停車問題將使路人行走更為困難。
5. 房屋價格短期內會增加。
6. 只是一個尋常的街道,完全沒有文化的價值,所以未來也沒有機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將不會有文化經濟的價值。 |
重建街改建後的可能發展
(其實這正是現在淡水中正路的寫照)
◎傳統房屋老舊,街道狹窄
◎現代化設施不足
↓
◎拓寬馬路,增加汽車行進空間
◎改建大樓,房屋數量短期內急速增加
↓
◎外來住戶短期內急速增加
◎房屋價值短期內,可能因為拓寬而增加
◎因為接鄰近老街,所以必然會有許
多人將機車停在重建街,停車問題會更嚴重
◎車輛與交通量增加,行人行走日益困難
◎婦幼上學比現在困難
↓
◎社會人際關係被切割分離
◎居民之間的見面互動減少
↓
◎居民感情日益淡薄
◎與大量新住民的關係卻仍未建立起來
↓
社區關係漸漸瓦解,慢慢形成:
1.「只有房屋價格,沒有社區價值」的社會
2.「只有汽機車,卻沒有行人」的街道
3.「只有鄰居,卻沒有鄰居關係」的社區
較佳的社區發展模式
◎整修房屋內部,但保持原有的立面
◎整理道路,或設立人行道,消防設施或甚至於加設騎樓供人行走
◎房屋面積較大,或只少量增加房屋供給,以增加1-2層樓方式增建 |
↓
◎社區居民關係仍持續
◎少數新住戶遷入,不會快速衝擊社區關係
◎因行人方便,反而人潮可能因此增加
◎居民行動仍然方便,因此可以考慮以外圍停車為方式 |
↓
◎社區經濟利益仍能因為「社區美觀」而持續發展
◎房屋與街道因為美觀而提高價值
◎居住的「心理滿意度」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