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社區發展協會蓬勃成立 要永續成長
    淡水社區應闡揚發展在地特色

                                                                              南民    

  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展在台灣已有一、二十年的歷史,早期因政治體制的限制,讓參加者在處處政治禁忌下,發揮的空間極為有限,往往淪為政治人物操作的工具,隨著解嚴及政黨輪替,加上近幾年在地文化的提倡,使得社區發展協會終於能有一個可舒展發揮的機會。
  社區發展協會依據內政部台內社字第八○七九○○九號函頒訂的章程範本,是一個非營利的社會團體,要「以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為宗旨,並以鄉鎮區公所劃定之社區區域為組織區域;且要執行下列五大任務:
一、根據社區實際狀況,建立社區資料─歷史、地理、環境、人文、人口、社區資源、社區問題個案、社區發展。二、訂定社區發展年度計畫與經費預算—針對社區特性、居民需要、政府年度指定要聞工作項目、年度推薦項目、社區自創。三、設立社區活動中心─作為社區活動所。四、辦理社區各項福利服務活動。五、爭取轄區內機關、機構、學校、團體及村里辦公處支援社區發展工作。
  此外在會員資格、理監事會組成、組織運作、會議運作方面,內政部也都有著規範性的限制。尤其,社區發展協會從籌備起,便須嚴格遵照政府規定的籌備程序、籌備會成員名單、資格的審核,往往就使不少人望而卻步,而進入發起籌備期,冗長的組織與議事運作及核備的程序,也考驗著準會員的認同感與參與度。
  但是,我們看到能實際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協會籌備、運作的意見領袖,不少都是地方基層公職人員。他們透過代表、里長的身份,首先便極易獲得一定比率支持者的參與,加上協會的章程中,規定設立社區活動中心、爭取村里辦公處
  近一年來,在淡水鎮公所大力鼓吹下,許多社區發展協會陸續展開籌設的過程,以往涵蓋數里的大型社區發展協會,在公所認可下得以重新改組,正式轉變為一里一個社區協會,讓行政區域與社區居民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緊密結合起來。
  二十多年前,社區發展的概念在台灣曾萌動一段時日,當時大家對社區發展協會的組織運作並不甚瞭解,也缺少組織運作的人才,鎮公所只得輔導鄰近數里,聯合形成跨里的大型社區發展協會。然而,實際的運作,往往因各個里的需求不同,要求的資源往往南轅北轍,造成內部的磨擦與衝突不斷,以致不少社區發展協會不得不中斷運作,徒留社區發展協會的名義。
  近幾年,隨著政府部門、大型社會團體鼓吹社區的再生與活絡,透過不同方案、輔導社區團體,參加專家學者指導的研習課程,參訪成功社區的見學體驗,讓社區民眾擴增了視野,瞭解自身的條件,提昇大家關懷自身社區的熱情。  因此,近幾年許多沉寂已久的社區發展協會便紛紛恢復活動,爭取各種參與的管道,引進資源建設社區。然而跨里界的社區發展協會仍明顯存在著地域的衝突。淡水鎮公所便透過時機協調社區資源的整合,鼓勵每一個里都能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來代表里民爭取社區的資源。除了早年陸續成立的屯山、行忠、水源、坪頂、民生、興仁、崁頂、埤島、賢孝、義山、水碓、沙崙、油車、新興、鄧公、竹圍、中山、文化、福德等19個協會,自2009年起,竿蓁、忠山、樹興、民安、北投、永吉、八勢、新生等9個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致朝發展定位為一里一社區發展協會。
  淡水社區發展協會能在短期內蓬勃發展,淡水鎮公所無疑扮演著推動的角色。近幾年一系列社區老照片搜集、社區摺頁、社區地圖繪製工作坊…。讓社區民眾搜集地方圖像資料、踏查地方資源、尋訪在地耆老…,引進專家帶動社區發展特色,無一不是經由淡水鎮公所的政策推動與經費補助。
  不過,未來隨著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淡水鎮僅成為派出單位的淡水區,屆時數十個地方發展協會要如何均等獲取資源,將是考驗淡水區公所的一道極大課題。支援,功能上都與里長相類似,淡水鎮二十多個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絕大數是現任里長,除少部份是鎮民代表外,幾乎沒有社區居民直接擔任理事長。可見,社區發展協會在一定程度內,已成為地方基層公職人員的禁臠,爭取社區營造資源的工具。早期更是很難容忍不同意見者的參與,分享!
  不過,今日社區營造的重點和方向,不是依賴社區發展協會的分裂,而是要由社區發展協會號召居民齊心參與,尋求地方永續發展的機會,營造地方的特色。
  淡水是台灣著名的歷史城鎮,山線、海線與街道的里都各自擁有不同的社區資源,社區發展協會若能依據自身轄域的特色,透過各種社區營造的方法,創造出獨特的社區文化,多元顯現淡水的特色風采,無疑才是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最重要的目的!

回首頁 返回TOP

 

 

 

 

 

 

 

 

 

 

>>要聞

 

 

  跨越鎮、區的在地深耕一里一協會
    淡水鎮輔導社區聚焦社區營造

                                                                                             
謝德錫

  近一年來,在淡水鎮公所大力鼓吹下,許多社區發展協會陸續展開籌設的過程,以往涵蓋數里的大型社區發展協會,在公所認可下得以重新改組,正式轉變為一里一個社區協會,讓行政區域與社區居民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緊密結合起來。
  二十多年前,社區發展的概念在台灣曾萌動一段時日,當時大家對社區發展協會的組織運作並不甚瞭解,也缺少組織運作的人才,鎮公所只得輔導鄰近數里,聯合形成跨里的大型社區發展協會。然而,實際的運作,往往因各個里的需求不同,要求的資源往往南轅北轍,造成內部的磨擦與衝突不斷,以致不少社區發展協會不得不中斷運作,徒留社區發展協會的名義。
  近幾年,隨著政府部門、大型社會團體鼓吹社區的再生與活絡,透過不同方案、輔導社區團體,參加專家學者指導的研習課程,參訪成功社區的見學體驗,讓社區民眾擴增了視野,瞭解自身的條件,提昇大家關懷自身社區的熱情。
  因此,近幾年許多沉寂已久的社區發展協會便紛紛恢復活動,爭取各種參與的管道,引進資源建設社區。然而跨里界的社區發展協會仍明顯存在著地域的衝突。淡水鎮公所便透過時機協調社區資源的整合,鼓勵每一個里都能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來代表里民爭取社區的資源。除了早年陸續成立的屯山、行忠、水源、坪頂、民生、興仁、崁頂、埤島、賢孝、義山、水碓、沙崙、油車、新興、鄧公、竹圍、中山、文化、福德等19個協會,自2009年起,竿蓁、忠山、樹興、民安、北投、永吉、八勢、新生等9個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致朝發展定位為一里一社區發展協會。
  淡水社區發展協會能在短期內蓬勃發展,淡水鎮公所無疑扮演著推動的角色。近幾年一系列社區老照片搜集、社區摺頁、社區地圖繪製工作坊…。讓社區民眾搜集地方圖像資料、踏查地方資源、尋訪在地耆老…,引進專家帶動社區發展特色,無一不是經由淡水鎮公所的政策推動與經費補助。
  不過,未來隨著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淡水鎮僅成為派出單位的淡水區,屆時數十個地方發展協會要如何均等獲取資源,將是考驗淡水區公所的一道極大課題。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