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聲援緩拆重建街呼聲言猶在耳,前北縣工務局挑定五都選後,首長交接看守期間強制展開拆除工程。「滬尾第一街」未來如何轉變,前台北縣政府把問題留給新成立的新北市政府。淡水重建街居民與在地文史社團緊急組成「淡水重建街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會」,積極進行聯署,籲請新北市政府應立即檢討六號道路都市計畫,將重建街及其週邊古街巷規劃成為具有歷史文化風貌、既安全又舒適的行人徒步區!
十二月七日上午,重型機具佔據百年歷史老街,現場已有媒體、文史工作者、網路串連「陪他(重建街)聊一晚」的熱心同學,甚至有兩岸「攝影學術工作坊」等各界熱心人士守候。在員警戒護中,工務局一聲令下,爭議多年重建街六號道路興建工程,正式展開。首日僅施作零星工程,過程平順,居民不捨。
任期僅剩一個月的末代台北縣政府,挑動爭議廿多年的重建街拆除工程。以「後手哲學」自傲的前縣長,在選後「看守政府」畢業前夕,寧採納少數民代意見,放任工務局與包商,用現代機械衝撞百年歷史,拆毀淡水最後一條老街,摧毀滬尾街坊集體記憶。
重建街形成於前清嘉慶時期,為淡水第一條商業街,也是滬尾漢人街市主體,甚具歷史文化意涵。但近年間,淡水街區變遷甚大,地方政府仍以執行1968年六號道路都市計畫為由,執意拓寬老街,罔顧即便拓寬後道路效益已盡失的現實。
臺北縣政府工務局則強調,徵收補償金早於1990年間發放,但為因應各方意見,將全長380公尺的六號道路計畫路段分三階段施工。第一階段為重建街32至63號,從文化路口至王昶雄故居前,長度約180公尺。第二階段為王昶雄故居至祖師廟,約120公尺。第三階段從祖師廟廣場至中正路8巷口,約80公尺。縣政府工務局表示,第一階段拓寬工程未涉及古蹟,較無爭議;第二、三階段涉及規畫入口意象,修護「崎仔頂施家古厝」,施作步道銜接祖師廟、重建街部分,未來將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地方溝通取得共識後再進行。
十二月九日,淡水重建街居民與淡水社區工作室、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淡水商圈文化觀光協會、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等在地文史社團緊急會商搶救事宜。淡水社大主任張建隆與多位文史工作者皆主張,重建街歷史建物林立,盼能規劃為「淡水歷史文化街區」保留現有建物。對於縣府工務局與文化局等單位,未與地方建立共識前,逕自「分階段」動工,表示疑慮與遺憾。會中,大家經過討論決定共同發起成立「淡水重建街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會」,公推在地攝影家程許忠擔任「淡水重建街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會」召集人,爭取政府重行檢討,將重建街規劃為歷史文化街區。
人稱「阿忠哥」的在地攝影家程許忠,在今年五月三十日及六月十九日,曾透過臉書接連發起「站滿重建街」、「站出淡水ㄟ文化」千人大合照活動,獲得廣大迴響。他不放棄最後挽救機會,「淡水重建街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會」成立之後,「阿忠哥」於十二月十九日再度發起「為重建街繫滿黃絲帶」萬人連署活動。他代表「淡水重建街歷史文化街區促進會」發出在地共同的心聲,呼籲新北市政府能傾聽人民的聲音,「將重建街規畫成為具有歷史文化風貌,既安全又舒適的行人徒步區」,以符合當地居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