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快速發展的模式是否真的適合淡水?

蔡文凱

淡北道路有條件通過環評准予開發
  爭議多時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通稱為淡北道路),已經在行政院環保署六月份的環評大會中,以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方式准予開發,未來淡北道路的興建,須避開行政院農委會劃定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且相關單位對文化資產的保存以及道路完工後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監測等皆有所規定。

▲中正東路與登輝大道的分叉點(攝影/顏志新)

  剛通過環評的淡北道路,以登輝大道與中正東路交會處為起點,一邊從登輝大道採高架方式跨越台二乙線(中正東路)到捷運紅樹林站後,另一邊從中正東路挖入地下,以箱涵方式穿越捷運下方到捷運紅樹林站後,再以平面道路方式緊臨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闢出四線車道,沿著紅樹林水岸,到竹圍水岸後採橋樑方式穿越大橋引道,再挖隧道通過關渡山崙,最後連接北市大度路,以銜接臺北市的洲美快速道路系統,淡北道路的道路型式採中央不分隔雙向四車道,平面路段約為2.7公里,橋梁段約1.7公里,地下箱涵約0.3公里。


本案是淡水環河快速道路計畫的替代方案
 

 

  淡北道路是否興建一直是各界關切角力的焦點。民國86年交通部就曾計畫興建淡水環河快速道路,因為計畫路線有嚴重破壞淡水水岸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資產之虞,引起在地文史及環保團體的極力反對,發動全國性的搶救淡水河行動,此案到民國89年9月經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審查決議不准開發,告一段落。不過,到了民國97年,臺北縣政府又將前述道路案的路線重新修改後提出,並且巧妙的將原本12.8公里的環快道路縮短到4.7公里,以避開環評法規,雖然在民怨攻擊及行政院環保署視同係淡水環河快速道路計畫的替代方案堅持應送環評的命令下,不得不送環評審議,臺北縣政府的模糊態度使得全案環評審查走走停停,增加許多弔詭。

▲一路由關渡水岸撤退到中正路15巷底的長堤(攝影/顏志新)

  興建淡北道路確實是件兩難的選擇。支持興建者認為淡北道路可改善淡水聯外交通壅塞問題、帶動淡水地區的繁榮、以及促進淡海新市鎮的發展等等;而反對者則認為淡北道路沿著淡水河岸及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開發,車流噪音與廢氣將會嚴重影響當地的景觀及紅樹林生態,對文化資產的保存衝擊極大。


解決交通問題應強化大眾運輸系統的管理
  除了上述支持與反對闢建淡北道路的意見外,我們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我們對此一議題的看法:
  淡北道路的規劃,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淡水對外的交通問題,我們認為若能強化大眾運輸系統的管理,新建道路並非唯一的選項。由於淡水市區內道路狹小,公車路線眾多,集中由捷運站發車,班次疏密與旅客運量並不均等,但「萬箭齊發」的規劃,卻讓大眾交通系統,成了道路交通雍塞的幫兇。


  大型城市常有公車轉運站的設計,政府可考慮在北淡水一帶設立長程公車轉運站,方便北海岸旅遊路線搭乘,並作為這類班車起訖點。旅客可在此轉乘淡水城內接駁車進出捷運車站,或規劃直達紅樹林車站班車,減少不必要進入城區的大型公車。其次,公車業者的路線規劃,也需檢討其便捷性,莫有繞線搶客心態,不但耗費資源,還造成乘客時間浪費,更降低其搭乘意願。


  此外, 新北市公車票價依照里程計費,卻僅限於同一車次,無法同一旅程累積。電子票證的時代下,若能發揮巧思,讓公車「轉乘」公車屬同一旅程,旅客負擔減少,必能增進搭乘意願,這也是政府實質照顧偏遠地區民眾福利的作法。我們認為,唯有便捷的大眾交通系統規劃,才能降低民眾開車意願,並減低車流量。新建道路並非唯一的選擇方案。


淡水人可以享有台北人所沒有的「慢活」

 

  由於淡水距離台北市不遠,又是個集山水景觀、歷史古蹟於一身的城市,長久以來即吸引北市居民甚至是全國各地的觀光客到此散心旅遊,近幾年來,由於捷運的便利,加上許多區內觀光景點的陸續開發,讓淡水的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也帶動了經濟發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看似繁華熱鬧的同時,原蘊含豐富人文景觀的淡水小鎮,已逐步被高樓水泥所取代,文化歷史的軌跡,也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一點一滴的流逝。當部分淡水居民慶祝淡北道路終於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同時,是否也該思考:快速發展的模式是否真的適合淡水?


  淡水人與台北人最大的不同點,即淡水人可以享有台北人所沒有的「慢活」。淡水人日常工作雖然繁忙,但一回到家就可以完全舒放,一如閒雲野鶴般,要多悠閒就有多悠閒,如此畫面,在淡水比比皆是,這應該與淡水的空曠及美麗的景色有關吧!其實這不單是淡水人的特權,當外地人一踏進淡水時,就能感受此一氛圍,並且也能與純樸的淡水人一起分享。


「慢活」其實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
  雖然有人認為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歩調就一定要求速求快,但是「慢活」其實與「經濟發展」是並行不悖,不相衝突的!看看淡水老街和金色水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捷運通車帶來人潮之後,淡水老街和金色水岸已成為行人徒步區,在假日更完全限制汽車通行,人們在老街、水岸閒逛,反而為老街、水岸的店家帶來龐大的商機!也因此在淡水「慢活」的確有助「經濟發展」,闢建淡北道路,可能反而會破壞淡水的「慢活」特色,與「經濟發展」之目標相牴觸了!?
  我們不反對「經濟發展」,只是期盼保有淡水山水景觀、文化環境的特色!在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淡水的發展歩調是否可以慢一點,讓我們淡水的特色以及帶給人們的價值可以真正的發揚,當全世界都極力維護保存其國家的文化資產時,我們不希望以後只能用圖片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曾經擁有過的歷史軌跡,或者只是猛然追憶我們曾經擁有的文史或景觀。很多前人遺留下來的事物、或者是天然景觀,拆了、丟了、破壞了、沒了就沒有了,我們能不謹慎小心嗎?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