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政府與民間應共同肩負起
保存「淡水文化資產」的歷史任務

 

蔡文凱

  眾所皆知淡水是一個集文化、歷史以及山水美景於一身的古老城鎮,由於歷史與地理環境的造化,讓淡水傳承許多古老史蹟與歷史任務,也讓人們對它深懷濃厚的情感與期許。
  除了歷史與地理環境等因素吸引外地人到淡水,近年來,由於交通的便捷、許多古蹟及新興景點的開發、以及各類大型活動的舉辦..等,更帶動淡水觀光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政府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捷運淡水線的開通、淡水漁人碼頭的興建、淡海新市鎮的開發、許多重要古蹟的維修與開放…等,在在都顯示政府對淡水這個古老小鎮的重視。
  然而,當政府努力為淡水小鎮帶來建設與利多消息的同時,淡水似乎也快速地蛻變,吵雜擁擠的街道取代了輕鬆慢活的歩調、追逐經濟發展的企圖勝過文化資產的保存,為了利益,為了選票,人們可以將蘊含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歷史記憶輕易地抹去,甚至毫不保留地加以摧毀。
  在一面倒的「經濟掛帥」聲浪中,所幸尚有文史擁護者提出不同的反對聲音,讓決策者重新審思其決策,也因此搶救保留了部分的文化資產。近年來,政府逐漸意識到文化資產保存與活用的重要性,於民國九十四年大幅修正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對文化資產的保存活用多所助益,而當時台北縣政府也在同年七月成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期望對淡水古蹟的保存、維護、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有所貢獻,進而讓淡水古蹟建築登錄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淡水的歷史文化資產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於它具有多元化及跨領域等特質,它不僅是歷史與地理環境所賦予的使命使然,也是臺灣文化因東西洋文化衝擊所孕育而成的最佳寫照,例如:淡水河岸所形成的河岸文化、北淡鐵路所形成的鐵道文化、古早建築所形成的古蹟文化、淡水地形因素所形成的山城文化與農業文化、以及因為西洋宗教信仰而形成的馬階文化…..等,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文化資產,都顯示淡水具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文化優勢。
  以往政府對淡水歷史文化的推展多屬定點式,成效十分有限,近年來則改為線或面的推展,如:整合式的淡水古蹟園區、淡水河口─幸福心體驗…等,都有不錯的口碑;「西仔反傳說」以實景闡述歷史的方式,讓人身歷其境,也讓人們深切省思歷史文化的重要,只可惜目前只能在「西仔反傳說」劇中體驗,若能將前述淡水獨具特質的各類文化整合串聯起來,並完整地呈現古早淡水的歷史軌跡,相信淡水申登世界文化遺產的準備任務必定更加完善。
  當全世界極力維護保存其國家文化資產時,我們樂見政府將淡水列為國內十一處世界遺產的潛力地點,也肯定政府為申登淡水古蹟建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所作的努力,期盼政府審慎評估每個可能破壞文化資產的公共建設,也期盼民間文史愛好者持續提出鏗鏘有力的建言,共同為保存淡水文化資產而努力。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