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文化保存與都市發展共生雙贏
談六號道路計畫與施家古厝存廢
蔡以倫
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呈現,也是觀光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層面包含很廣,舉凡建築特色、風俗人文、種族(或稱異族)交融等,逐步涵養出偉大城市的深厚底蘊。諷刺的是,型塑它很難,破壞它卻如反掌折枝之易。
新北市政府於一月十四日召開「淡水六號道路(重建街)後續開闢計畫」說明會,副市長李四川與淡水選區三位市議員(或助理)在台上排坐。會議起因於議員之前在議會提案通過,刪除已動工市定古蹟「崎仔頂施家古厝」修復計畫經費,並要求拆遷古蹟,繼續執行六號道路(重建街)的拓寬開闢計畫。
六號道路興建與否的爭議,歷經十多年,光是縣市府首長、官員與縣(市)議員都改朝換代多次,均無法尋求完美句點。此計畫緣起於1968年都市計畫,拓寬三米寬的重建街為十米、在福佑宮後階梯區改轉左,在祖師廟前接中正路8巷(今傳統市集所在)。但紙上計畫進入設計規劃,發現道路兩端未連接主要道路(無交通之便)、路幅高低落差過大(增加工程難度與經費提高)、無停車空間(出口處是人潮洶湧的市場)等嚴重問題。即便施工單位由鎮公所提升至縣政府工務局,仍無法解決。但過程中,未見提出都市計畫變更的解套作法。
淡水老街區僅存唯一閩式三合院施家古厝見證漢人發展史
隨著台灣各地吹起老街保存文資熱潮,位於六號道路出口處,祖師廟前的施家古厝,2005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施家古厝是滬尾街上僅存的閩式三合院建築,曾是北台最大木材商施合發商行的豪門宅第,見證淡水早年漢人商業、生活史。相對於馬偕街、真理街上保存相對完整洋人教會、醫院、學校建築,漢人區塊正需要保存施家古厝,後人才能瞭解滬尾漢人商賈兩百多年的興衰遞嬗。
古蹟指定後,六號道路已無法全程施作。縣府於2010年底將道路工程區分三階段,無爭議路段實施拓寬。至於古蹟密度高的重建街30號以下至施家古厝路段,除僅處理施家古厝本身修復設計工程,該路段沿線廟宇、居民所陳消防、通行等意見,則未見具體規劃、善後,埋下居民與民代反撲種子,並試圖重啟整段道路的貫通計畫。
副市長李四川在一月十四日會議結論指出,只有文化能使一座城市變偉大,他傾向讓路轉個彎避開施家古厝,以達雙贏。我們也呼籲,「轉彎」後的道路設計,應考慮採用現代文資觀念與工程技術,避免大興土木,減少景觀衝擊、以及施工對當地狹窄街區環境影響。並一併解決居民困擾的消防、救難等需求,運用現代智慧,解決這個陳年「錯誤」都市規劃案。此事如成,也是新北市造就文化與都市發展雙贏的典範。
回首頁 返回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