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核能沈思

 

Alex Wang

  309廢核大遊行浩浩蕩蕩在全國各地舉行,此次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核遊行,根據參加的反核人士估計此次遊行全台灣總共約有二十萬人參加,警方則估計人數在十萬人左右。北部的反核遊行隊伍分成六路向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的總舞臺會合,在遊行過程中每一個社團都展現他們的創意,多采多姿的演出表達他們反核的理念,在傍晚到達了終點凱達格蘭大道開始「誓師廢核晚會」,作家小野、劉黎兒,導演柯一正,及其他文藝界人士也參與了這個聖宴,顯現了人民反核的決心。為了不讓三○九廢核大遊行所凝聚的能量散去,由藝文界與學界人士發起的「不要核四.五六運動」,也在三月十五日晚上六點於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啟動;福爾摩沙志工聯盟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隨後也在三月十七日於彰化發起「愛地球、護寶島」反 核大遊行,除了有許多民間社團參與、不少民眾也組隊參加,學生也透過網路串聯,估計約有1500人參與317反核遊行;臺灣社會上陸陸續續有不同的團體組織舉辦反核的活動表達立場。而環保團體最近在核四電廠的保護牆上發現工人將保特瓶混入水泥填入牆中,核能安全施工問題照片被揭露報導後,核能議題越演越烈,政府推出了核四公投計劃。「不要核四.五六運動」參與的柯一正導演強調,不論核四公投與否,他們堅持核四必須停建,不論有沒有人來自由廣場參與這個活動,在每個星期五晚上,他們都會在同一地方以輕鬆的方式,展現溫柔但堅定的反核力量,直到核四停止為止。
  回首前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9.0地震,引發了海嘯,進而造成核能發電廠爆炸、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導致輻射外洩,日本政府在核電廠30–50 km距離內檢測出高濃度的放射性銫,緊急在福島核電廠20公里範圍內強制撤離了16萬人口,其他60公里內自行離開的人更不計其數,日本政府同時下令禁止買賣在福島區域內出產的食物,東京市政府也一度宣導市民儘量避免使用自來水來調配料理食物供嬰兒食用。當時認為天然災害是導致核電廠爆炸、輻射外洩、災情慘重的原因,但最近的調查結果卻顯示,當時災害發生,人為處理錯誤也是造成災害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態度嚴謹、管理確實、按步就班的日本都發生了福島核能災變,也就很難讓人相信有誰可以保證台灣的核能發電廠不會發生類似災難。人們對核能安全的信心危機不只是來自記憶猶新的福島核災,核四電廠爆發了偷工減料、監工草率、私自變更國外原廠設計等而遭監察院彈劾,也是造成反核的聲音更為壯大的理由。
  台電原本編列十項新建或舊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增加的發電量遠超過現有三座核電廠及核四總裝置容量,這些計畫原來最遲應在2022年完工,但這些計畫不少因當地民眾抗爭或環評困難,遲遲未開動或停工,台電在去年2012年將這些推動困難的計畫暫時剔除了,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如果沒有核四銜接核一、二、三廠除役後的缺口,產業界將對台灣供慮,將造成廠商外移,會影響國內就業。然而美國「華爾街日報」在2011年311日本福島核災後的3月19日報導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調查資料,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調查了全球各地的核能發電廠及核能反應爐,分析每個核能發電廠的地震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全球至少有34個核能發電廠位於地震活躍地區,主要是日本的17座核能發電廠、台灣的4座、美國2座、中國大陸1座、巴基斯坦1座、斯洛伐克1座、斯洛維尼亞1座、亞美尼亞1座、伊朗1座、加拿大1座,其中台灣的4座都位於高活躍地震帶,而且台灣的核能發電廠為了利用海水冷卻,距離海岸都很近,如果碰到規模和日本福島核災一樣的海嘯,也難逃被摧毀和發生核能災害的危險。
  目前全世界發生三次重大的核能災害剛好都發生在美國、蘇聯、日本三個技術先進大他國家能否像這三個國家有能力承受核能災害?這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賭博,核能發電的單項發電成本很便宜,但是如果加上興建核能發電廠的成本及處理核廢料的成本,以及萬一發生核能災害的損失和補救,這個負擔恐怕少有保險公司願意承接,如果發生災害後保險公司直接宣佈倒閉由國家接手,全民承受爛攤子,核能發電將是風險最高的。
  再生能源能否替代核能發電?譬如風力、潮汐、水力、太陽能及生質燃料發電等,成本較高,或有些景觀或噪音污染、或排擠農作物生產,可是風險顯然較核能發電低,但西方核能發電企業集團如奇異公司等在美國政府協助下,數十年來經營全球各個國家的政府、菁英份子和相關人士的人脈關係,及透過片面的教育資訊催眠人們低成本的核能發電方式,在資訊越來越透明下,很多的謊言和錯誤的資訊一一被揭穿。核能發電也許並不是惡魔的手杖,如同太陽無時無刻也在核分裂、作用產生滋潤我們生命力的能源,但這個上帝、真主操控的生命泉源,我們目前真有能力去運用?還是三步五時會反遭毒噬一口?
  目前核能發電問題及核四存廢問題爭議不休,是否應像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所說:政府應在「確保核能安全」與「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前提下,再來考慮使用核能?抑或央行總裁彭淮南認為先請國外專家研究核四軟硬體是否安全,做完專業檢查並公布詳細資料後,再能讓民眾理性判斷。
  地球資源有限,也即將枯竭,而人口卻不斷的增長,經濟成長、物慾需求增加,資源需求相對增加,同時亦過度浪費,如何建立共識減少浪費、充分運用資源?恐怕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課題。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