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淡海二期 生態人文寶庫 開發案請止步
蔡以倫
位於淡海新市鎮的四千坪大型賣場,四月廿八日正式開幕。在廠商大力宣傳與促銷下,當日湧進兩萬人,宣稱營業額達兩千萬,預計年營業額達到十數億,新市鎮開發,自此嶄露經濟規模曙光或進入環境超限利用的黑暗期,值得我們關注。
淡海新市鎮目前常駐人口約1.3萬,當日湧進賣場人數遠超過鄰近住戶總數,顯示多數民眾以嘗鮮心態前來。外地賓客絡繹,造成鄰近交通阻塞。新市鎮全區雖禁止路邊停車,但民眾把人行道變成機車停車場,且鄰近主要幹道中山北路,路幅狹小,會車不易,更成為南北交通瓶頸。這種現象,也透露出新市鎮規劃設計開發不當,對尚未開發的淡海新市鎮二期,更露出警訊。
淡海新市鎮一期土地為446公頃,二期徵收655.24公頃,預計開發經費約720億元。一期預計容納13萬人口,經過廿多年的開發,只達1.3萬人,達成率只有10%,且土地閒置率約為85%,樓房成交率約6成。以上數據,若再參照台灣空屋率高、少子化等社會現象,顯示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並無迫切性。
事實上,新市鎮開發,仍以滿足人類居住為思維。對環境、生態、在地歷史人文風貌的破壞,大到難以想像。地方耆老表示,鄰近淡海一期的沙崙地區,駐軍單位很多,部隊以往取用地下水,水質清澈,生活飲水不匱乏。但新市鎮開發後,地基夯實、水泥街廓,水脈中斷。地下水水文改變,若產生逕流,淘空地基,新市鎮的高樓結構是否受到波及?
新市鎮開發 生態與人文將遭受巨大影響
水泥化的地表,讓雨水逕流入海。海岸的藻類、浮游生物的棲地被破壞,連帶影響生物鏈後端的魚類、鳥類族群。根據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曾萬年等人研究,依據野鳥學會在
1992-2001年的長期觀測,發現八里挖子尾生態區的鳥類族群減少,竟與淡海新市鎮開發有關。因為鳥類食物隨洋流而來,北方的新市鎮沿海棲地生態破壞,連帶影響南方淡水河口區的生態豐富性。若政府執意再開發淡海二期,台灣最北的海岸區成片水泥化,無疑更是北部漁鳥生態的大浩劫。
淡海新市鎮二期655.24公頃的開發區內,還保有許多閩式三合院古厝,是當年漢人開發淡水的先驅聚落,是先民開墾的歷史場域。淡水人信奉的「八庄大道公」,消災解厄、安定人心,祭祀期間,迎神賽會、分豬公肉,熱鬧非凡,百年來已發展為北台灣重要宗教盛事,被新北市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大道公無固定廟宇,每年在淡水三芝的庄落輪祀,部分庄落就位於二期開發區範圍。古厝剷平後,淡水開發史的共同記憶,也將被集體剝落。
事實上,淡海二區的人文生態景觀十分豐富。崁頂、下圭柔山水田、埤塘,是侯鳥飛越大海,在寶島陸地棲息的首站。龜仔山大榕與土地公廟,則見證早年農業社會,從事農業開墾、交易買賣,祈求平安的敬天習俗。
除農業生活外,二期沿海地區也保有早年漁業生活的生產遺跡。洲子灣的石滬,也是先民運用智慧捕撈魚貨的紀錄。岩岸石滬,沙岸牽罟,在北海岸早年小農式的漁業生活,都曾並存。若將北海岸形容成活的漁業生態教室,並不為過。
上述的人文、生態、農漁業生活,都可以隨淡海二期開發而消失。近來已有民眾在網路上發起停止「淡海新市鎮第2期開發案」連署,我們懇請關心北海岸土地的民眾,上網搜尋後加入連署。
回首頁 返回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