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淡水青創力專題

 

張淳善

專題緣起
  根據淡水戶政事務所最新人口統計,淡水區在103年2月底止人口數為155,770人,較102年增加4,100多人,還不包括在此租屋者,如果說這攀升的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房地產廣告所宣稱的超值投資所致,那麼我們更應該探究有多少比例的人,是因為創業而移入淡水?他們普遍從事怎樣的工作?又為何反其道而行不在工作機會較多的城市落腳?細細挑敲人口流動的內蘊,看見其與淡水城市發展的關聯性。


淡水創意城市
  回顧2008年台北縣政府與淡水鎮公所合作在淡水舉辦了一場「啟動亞洲城市創造力」國際研討會,討論亞洲城市逐漸興起,在全球化的年代中風起雲湧,如何扣緊國際趨勢、同時突顯地方特色,成為每個區域、城市發展的目標之一。針對「創意城市」、「創意行政體系建構」、「文化藝術與創意城市」、以及「創意產業與都市發展」等四項主題,邀請英國、亞洲各代表性案例的主持人來台現身說法,作為台灣城市發展的策略借鏡與警惕。期間「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一書的作者查爾斯.蘭德利除擔任大會主講人,亦深入淡水舉辦數場地方性的工作坊,從創意城市角度檢視淡水,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黃瑞茂教授更將2008年定位為淡水創意城市元年。


何謂創意階級
  了解「創意城市」的概念,需先理解「創意階級」一詞,其來自Richard Florida的創意經濟理論,2003年台灣已翻譯其著作《創意新貴:啟動新經濟的精英勢力》,Florida提出「創意資本」論點,認為有別於傳統的社會階層結構,除了勞動階級(working class)與服務階級(service class)以外,一個新興階級已悄然興起,也就是「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

 

人與空間是創意經濟的要素
  他指出,屬於創意階級的人們掌握創意資本,雖然從事各種不同的行業,但是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具有創新能力,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創意階級會往多元化、觀念開放、具有生活風格和獨特魅力、有助於醞釀創意能量的地方集中,而這樣的聚集能夠帶動城市與地區的經濟成長和發展。


  創意經濟的理論根本上是從「人」和「空間」的角度發想,也就是什麼樣的人會是創意經濟結構中的創意人,又什麼樣的環境可以吸引這些創意人呢?創意階級是以經濟功能所界定出來的群體,涵蓋為數眾多的知識工作者、象徵分析者、專業與科技工作者。而城市生活空間的音樂、藝術、綠化等人文便利條件會吸引創意階層聚集、建立網絡,因此地方政府願意花費預算打造城市便利性以吸引這些經濟成長的潛力工作者,進而使城市發展成為創意中心。


重視多元價值的創造力
  Florida更是強調一個地區文化多元性的豐富程度,因為它表現出來一城市地方品質是否具備吸引創意人才,其他指標例如:波西米亞人數指標,測量的是藝術創意人口數,他的研究也發現同性戀接受程度高的地區,往往也是高科技產業發達的地區。一個地區是否具備良好的創新環境氛圍,適合創意階級的成長,成為城市發展的評值;而我們亦期待政府能正視地方發展與人才特質,建設出符合時代的軟硬體配套。

 

青年引領淡水轉型
  當創意階級的流動成為當今城市發展關注的價值,也就是台灣通稱的文化創意產業,淡水已是許多年輕創意人選擇落腳的地方,並未在當中缺席。文化淡水自本期起開闢「淡水青創力」專題,透過深入訪問25-35世代創意人的城市謀生術,了解他們何以能與地方文化脈動結合,創造出獨特的生產特色與市場競爭,希冀藉著本專題記錄淡水走向文化經濟與創意經濟之路。


參考資料:
http://wan-chen-wan-chen.blogspot.tw/2010/04/richard-florida.html
http://blog.yam.com/tamsuigood

 

《Vol.1》
青年打造「藍濃」實現創意生產力

  走進重建街你會看到醒目的「戀愛巷」,那塊手繪路牌是出自在地青年賴正晃之手,每月第二週的市集裡那些深藍手寫字的「重建國小」指示板,也都是他的創作。而今,賴正晃更是號召一群年輕藝術工作者共同開設一家叫「藍濃」的小店。臉書上標榜藍濃是臨時政府,字面上看來似乎意味著革命的宣示,實際上,他正在用創作讓街道的容貌轉變,與重建街上的店家「共好」。


藍濃賣什麼?
  乍聽「藍濃」這兩個字讓人以為空間與音樂有關,踏進之後才知道一半是藍染創作,一半是濃郁的淡水茶,將顏色與氣味合成而為的「藍濃」,空間改造也全部自己來。目前將傳統長屋型空間後方當做藝術廚房,烹煮出一道道成品在前方店面販售;除此也推出塗鴉、文學、手作及特殊等課程項目,藉著人人買得起的日常用品使藝術進入生活,並讓人透過動手作的步驟,理解藝術品的價格從何而來。


  同時,為營造共同工作空間,引入更多創意人在藍濃激起火花,他利用原本已改良的二樓格局,提供打工換宿的機會,短要兩天一夜、長可待上60天。若時間不足,可擔任打掃環境、煮布、曬布、燙布或課程小助手;有意久留的話,要做的事情是基礎展覽規劃、週邊產品製作、環境整理、跟小野貓玩,藍濃開出的換宿條件亦不限有經驗者。


創業基地在淡水
  說起自己在淡水創業的淵源,老家在彰化的正晃自淡江大學畢業以後,當時還沒有想到要去哪裡而留下,因為開始接觸了重建街創意市集,漸漸找到待在淡水不走的理由。以拍片為業的他提到,從事藝術、文化、設計等創意工作的年輕人不容易在淡水謀生,住淡水是因為容易引發創作靈感、租金也相對便宜,而自己接的案子大多還是在台北,且不限於拍片,像他去年在西門町鬧區做了一個「真人實境密室逃脫」遊戲空間。這幾年慢慢累積存到了一點錢,也找到了夥伴,而有機會一起實現這個共有、共享的孵夢基地。


不靠政府搞藝術
  今年27歲的賴正晃,打算要在這裡奮鬥20年。他說:「如果說大家都認為藝術很遙遠,那我就要把它變得生活化,因為貼近生活大家才容易接觸,如果外界以為這個是在搞觀光,那我就成功了!」顛覆了傳統做文化傳承或藝術推廣的想法。身為一名藝術工作者,他對於申請政府藝文或創作補助感到無力,與其把時間拿來填表格、弄核銷,不如全力集中在生產上。而今在能力範圍內投資自己,回歸市場的競爭,把藝術推銷出去,更是他認為再實際不過的工作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