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淡江二三事(二)

 

竹林棲賢

   上個月說到約在六零年代時,淡江大學附近區域與學生生活樂趣,那時周遭也沒有娛樂設施,學生聚會多會選擇在校園,後來才出現的紅茶店也是一個常見的地方。大部分的學生都幾乎會走過淡水小鎮老街,會去坐坐淡水碼頭的渡船到八里碼頭,學生們會戲稱要爬過觀音山的硬漢嶺,才能畢業。的確,在那時的學生社團活動裡,爬觀音山往往是納入必修的。很多學生現在已經不知道,其實爬觀音山是有很多條登山步道的,也有陵線的走法,可以經過很多處山峰串連起來。爬上山頂之後,俯瞰整個淡水河兩岸,淡水小鎮一覽無遺,那時的淡水市區僅限在老街一帶,淡江大學其實是孤立在淡水鎮郊區的一處山頭,周遭幾乎無太多住家,但是卻綠意盎然。


  那時候的學生如果住在山上,就只有側門水源街一帶有民居出租,居住條件很簡單,多半就是沿著水源街所建的邊坡建築,有一點像是九份山城的方式,其實現在想想也是有些特色!反觀現在,水源街已經很明顯的沒落了,學生人數銳減許多,一樓店家開店者大約只有一半,學生都已經移轉到大田寮一帶,因為那裏能與水碓地區的生活圈串連在一起,交通線也比較方便。在早期的時候,大田寮跟水碓地區之間大忠街並不存在,所以兩邊是無路可通的。


  那時的側門巷裡還有一條學生們戲稱的「同居巷」,都說那裏有許多學生情侶租屋同居,在30年前的那種保守時代,這是很引人遐想的小道新聞,但是時至今日,這種事情都已經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了,大概是因為太普遍了,所以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


  當時的水源街還是一條山區道路,也沒有登輝大道這條外環道路,要往金山,就必須要走淡水市區的中山路,一直向北行才能到達。而由水源街一直往上走,也就是一直向「淡江農場」方向延伸,就越來越像是進入山區鄉間,有趣的是,即使已經有了登輝大道,多年來,那裏的景觀竟然都沒變。那一帶都是原有的農戶住家改建的宿舍,當時住那裏的學生很多,甚至那一帶水源街右側岔路向下延伸至山谷裡的農戶,也建起一些宿舍賺房租外快,學生們都稱住在那裏叫住「山谷」裡,猶如住在鄉間農舍。那時候的學生被迫要生活在鄉間地區,有趣的是,似乎也比現在的學生能有藝文氣息,也許是因為大自然的陶養吧!至今,如果你願意沿著水源街向上行,穿過登輝大道後,往前到淡江農場旁,以及繼續向上約兩公里到慈修禪寺旁,都可以看到有學生宿舍零星位於路旁,但現在看來,應該越來越少人有此雅興,願意居住在此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