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寧為燒盡 不願銹壞
愛台灣更愛淡水的馬偕博士

 

陳廷豪

  6月2日,是淡水地區一年一度的馬偕日。馬偕(George

 Lesile Mackay,1844~1901),是一位遠從加拿大來台灣傳教

的基督教士。在那個交通不甚方便的年代,他跋山涉水,足跡

遍佈全台,不僅去漢人的城鎮,也前往平埔、高山等原住民地

區。其中,淡水(滬尾)是他花最多心思在經營的地方,因為

這裡是他第一個上岸宣教的地點,也是他臨終的所在。

 

  積極傳教的馬偕,深知為了能取信於人,便向牧牛孩童學

習通俗台語,並且結合醫療工作和教育推廣。在1880年滬尾

(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家西醫醫院-偕醫館(馬偕紀念醫

院的前身)。1882年創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漢名為

「理學堂大書院」,今日的真理大學),1884年又在牛津學堂

東側建立第一個供女子讀書的女學堂。

 

  終其一生於台灣服務的馬偕,善行事蹟為後人傳誦至今。

台灣人為了感念馬偕在醫療、教育等方面所付出的無私奉獻,

在2001年,馬偕逝世的百週年時,當時的淡水鎮長郭哲道宣

布,訂定每年馬偕逝世的日子6月2日為馬偕日,並與馬偕的故

鄉加拿大牛津郡結為姐妹市,使的馬偕日成為台灣鄉鎮市級的

第一個節日,也是第一個以外國人紀念的節日。

 

  心在台灣、愛在台灣的馬偕,在他人生將盡之時,懷抱著

對於台灣的熱愛與感情,寫下《my final resting place》這首詩

句,後人翻譯成美麗的詩篇《最後的住家》,表達出馬偕對台

灣的深深盼望,認為其就是「最後的住家」:「我心未可割離

台灣啊!我的人生攏獻給您。我心未可割離台灣啊!我一生的

快樂攏在此。盼望我人生的續尾站,在大海拍岸的聲響中,在

竹林搖動的蔭影裡面,找到一生最後的住家。」

 

  今年的馬偕日,是逝世114年的紀念日。馬偕日之所以重

要,是馬偕做為一位遠從加拿大來台的新移民,雖然不生在台

灣,但是心屬於台灣,並幾乎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台灣,並認知

為其最後住家,展現出比許多台灣人更愛台灣的精神,令人為

之動容。

 

  愛台灣,不分族群身份,也無論先來後到,重點是,作為

身處在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能不能擁有一顆為公共事務無私

奉獻的心,以及在公益價值上的所作所為,愛台灣是如此,愛

淡水亦是如此。

 

  淡水,這是一個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具有世界文

化遺產潛力的城市。作為在這裡生活的我們,在對淡水未來的

社會想像上,我們的選擇是要能重視文化的新政治,還是僅著

眼於派系利益的舊政治,我想,答案已經相當清楚。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