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金黃65:淡水獨居老人敘說與創作計畫

 

孫佳婷

前言
 

  自小我們兩姐妹就在淡水豐厚的人文、歷史背景與自然資

源中成長,對於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情感,淡水具有美麗山河景

象、異國文化氣息與老街懷舊氛圍,位處捷運首站,也別有一

番遠離塵囂之感。淡水是新北市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區域,

區內高齡人口眾多,我們長期跟隨父母在區內進行老人關懷與

訪視,對於老人心中的空虛寂寞與對自身老化的焦慮有很深的

感受。某天,爸爸脫口問我們:「我老了之後你們會把我送到

安養院嗎?」我才驚覺,原來怕被社會遺忘、老無所依是人對

未知共同的恐懼,我們有責任讓老人在社會中展現他們應有的

價值與智慧,也更有義務,讓在地社區能成為友善老人的環

境。
 

 

老人養護計畫
 

  隨著時代的轉變,老人議題已成為當代社會亟需面對的課

題,長者珍貴的人生經驗將是我們珍貴的資產,如何協助老人

成功老化並能提供適當的協助與養護計畫,在在考驗著我們的

社群。淡水為新北市第一個通過WHO健康城市認證的區域,

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雖然近年來有許多外地人口開始

移入,但與原本長居巷弄間的許多老居民都相處得極為融洽,

目前已有一些由政府及私人推動的老人相關措施,舉例如下:

(一)由淡水區公所推動的長者共餐計畫,開放各單位認養駐

點,目前約有32個據點,使老人社群得以成立;(二)淡水老

人頤養協會推動共耕與互助的計畫,使老人維持勞動與健康;

(三)社區健康營造部分,由淡水馬偕醫院、區公所、衛生

所、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等人士共同協力,辦理相關健康促進

活動,如健康飲食、老人防跌、口腔保健等,促進老人積極維

持身體活力;(四)淡水幸福老人關懷站、樂齡學習中心提供

一系列課程,使老人能活到老學到老等等。
 

 

老人服務加強
 

  唯過去新北市政府曾調查現今市內推動老人服務值得加強

之處,以下羅列主要幾點:(一)一般老人居家照護提供量不

足,社區關懷據點不夠普及,許多老人無法就近找到服務據

點,且送餐服務仍不足;(二)無障礙環境仍不夠友善老人,

降低老人出門活動之意願;(三)大眾對於高齡失業者不夠關

注,亦缺乏心靈層面之陪伴;(四)對於老人居住環境的獨特

需求之敏感度未有積極措施等,而淡水區礙於區域內資源聚集

狀態與交通等多重因素,仍有諸多上述良善措施所無法觸及的

地方,許多高齡者、高齡失能者仍久居室內或只具有狹小的活

動圈,除了基本謀生需求外,缺乏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心靈狀

態,更難有機會展現其生命意義。
 

 

淡水文化多元面向
 

  近年來文創BOT案、創意產業不斷進駐,加上朱宗慶打擊

樂團、雲門舞集等團體先後在淡水落地生根,更使淡水成為文

化重鎮之一,凸顯出淡水具有開展文創多元面向的潛能。唯目

前為止,部分藝文拓展案仍有諸多未見成效之處,究其原因可

概分為幾個部分:(一)在地藝文消費族群不足,主要仍以外

來遊客為基礎,致使流動率較高,影響長期發展之穩定性;

(二)各式文創基地與BOT案未能充分互助、形成完整產業

鏈,而使部份資源重疊或同時缺乏;(三)交通與新市鎮之開

發未到位,使人群易集中於淡水區某些交通便利之區域,無法

充分發揮及整合全區的文創產能。雖如此,但仍可見眾多創意

市集、小店與文藝青年向淡水聚攏、駐紮的傾向,可見淡水有

其吸引文創者之處與發展之利基。
 

 

社會實踐工作
 

  所以我們提出這個構想,希望可以用藝術做為媒介,以敘

事治療等概念為基底,引進在地青年力量,進行在地關懷的社

會實踐工作,一方面翻轉老人的能動性,提升老人身心安適狀

態、增進其生活層次與社交活動,促進在地居民文化意識覺

醒,提升大眾對於此面向的重視,並開展淡水區文創產業的多

元可能。我們的目標如下:(一)關懷淡水區內獨居與失能老

人,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心理安適狀態,鼓勵其走出既定生活

圈,建立穩定社交生活;(二)於文創過程中使老人進入生命

反思、治療與實踐自我的階段,提升其成功老化程度,重新掌

握生命自主權。(三)建立青年與老人之交流互助機制,鼓勵

青年積極投入社會實踐,藉由青年的行動力帶動社區大眾之共

同參與,促成共同體意識之凝聚;(四)定期彙整相關紀錄與

側寫,將老人之藝術創作成果以不同形式出版或展演,並於結

案後將本段經歷轉化為正式學術研究內容,呈現田野經驗實錄

以供相關領域研究者參考及後續相關政策之推廣。
 

 

結語
 

  依照老人興趣、需求及身心狀態,我們會提供一系列個人

課程(如繪畫、攝影、創造性肢體活動等),另外,亦將透過

定期共餐、聚會等形式,分別進行團體與個別敘事課程,規劃

淡水區多條影像紀錄路線,由志工協助乘載往返或陪同健走,

沿路攝影與寫生,加強老人與在地之間的聯繫。也會透過街頭

互動、交換故事、後設影像展、設立社群並撰寫社論等方式進

行,這個構想有其難度,並且需要長時間的經營才能與老人建

立良好的關係及信任感,很感謝「淡水文化基金會」及「淡水

社區大學」熱心的傾聽我們的構想,並且提出許多在地角度的

建議,在淡水區的文化藝術推動中,他們一直站在一個非常樞

紐的位置,不僅連結許多相關單位,並且已經有獨立的展演基

地,他們也有許多執行社區營造工作的經驗,因此對於我們未

來拓展在地鏈結有很大的幫助,期許未來能一起使淡水成為一

個更美的地方。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