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上機場遺跡,延伸至水中的水泥路為當時飛機起降的坡道。(照片提供/淡水文化基金會)
1937年七七事變後,臺灣總督府因為軍事的需要,以及欲與東南亞各國發展經貿關係,加上當時世界各國競先開發國際航線,於是日本官方決定在台灣,再興建一座水上國際機場。當時因淡水五虎崗之第一崙「鼻頭崙」位於淡水河岸又有較開闊的腹地,淡水河的河道可成為天然跑道,條件非常適合,於是花了二年積極規劃準備興建,在1941年建造完成了台灣第一座水上機場,台灣第二座國際機場「淡水水上機場」,日治時期稱為「淡水飛行場」,機場初期由日本民營公司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負責經營。航班往返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淡水就是中途站。(有些航班會加上沖繩、東京、廣東)。
從熱熱鬧鬧風風光光開航到當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2日,日本終止航線。似乎只維持了不到一年的國際航線。1943年日本軍方徵用了民航機以及所有機場,當時全台灣的機場都改成軍用,就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飛行場起降,戰爭期間1944年10月12日,美軍曾轟炸淡水水上機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機場由國民政府,空(陸)軍接收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一直到現在,當然淡水人也就看不到飛機起降於淡水河口的美麗風光了。1948年氣象總隊由南京遷至淡水。50年後來到2000年,專家學者會勘基地,6月27日公告為縣(市)定古蹟。
轉眼70餘年過去了,還有誰會記得淡水鼻頭崙曾經擁有的榮耀與風華呢,難到就要讓這段輝煌的歲月,封藏在老一輩的記憶中,漸漸凋零到完全遺忘嗎?目前由軍方管轄下的古蹟現況是,可讓飛機進出淡水河道的溜滑台依舊十分完整,可由捷運站後方公園看見,還有基地營門口的石頭路面,已併入紅樹林到淡水的腳踏車道中的一部分,也是唯一開放沒有管制的區域,其他因有軍方管制一般人是禁止進入,想看也看不到(只有位於機場隔壁的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還可藉由地利之便略窺一二)
,其他的遺跡由古蹟調查研究及文史工作者的記錄中得知還有防空洞、停機坪、栓飛機用的基樁、引導飛機進出停機坪由白色磁磚鑲嵌的路線、河岸的堆石邊坡等等都淹沒在一處神秘的河岸營區裡。如何才能讓鮮少人知的古蹟重生?如果尚有文史工作者持續關注,如果主管機關能負起責任!如果軍方同意開放!如果淡水人在乎過去曾經在此地發生的事以及它所帶來共同的文化價值,或許有一天淡水河的上空與河面,將出現一種嶄新的又能重回過去榮耀的景觀,屆時我會很高興的告訴所有的朋友們,我將搭飛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