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共享經濟與節能
一個未來的科技與生活幻想

曾義明

  目前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就是共用人力或資源的一種經濟運作模式,這是為了將個人的閒置資源、時間、人力,例如汽車、房間等,出租給需要的人來使用,藉此收取租金因而增加收益。基本上,站在節能減碳以及充分運用資源的角度來看, 它的確可能會是未來的模式之一。雖然現在還有某些困難要克服, 因為舊的體制與法規可能還有所限制,但這本來就是舊的經濟體制還需要做調整的地方,此外,像是個人的消費模式以及生活型態等方面,也需要時間去做調適,以適應像這種的特殊的消費模式。


  共享經濟這個議題方興未艾,而恰好台灣通過電業三法,鼓勵綠電。這件事情引發筆者個人對於太陽能發電與社區營造的議題相互激盪聯想。我的意思是,目前家庭安裝太陽能的比率還不算高,但是,若未來發電成本持續提升,在呼應政府無核家園以及節能減碳的全球趨勢下,那麼這種太陽能裝備需求就會提升。社區可以形成一套網路, 將自家的發電與社區用戶分享,也以付費方式進行, 雖然這聽起來還是有些科幻想像,但是基於科技發展的趨勢,實現的機率應該相當高,當然,這代表著我們現在的電力傳輸系統科技必須要做大幅度的改變,讓個別的發電家戶,能自由地將電力傳送到某個中介機構去儲存,然後再被需要的用戶取出使用。打個比方說,也許這是在某個社區設置一個電力儲存機構, 而這附近社區家戶的太陽能電力都送到這裡儲存,然後也是由這附近社區的家戶來提取使用。

 

  有趣的是,如果這樣的一種體系能加以實現的話,那就有點像是回到以往部落社會一樣,部落社會中就存在一種較高度的共享資源的概念,部落居民間相互協助生產製造與分享經濟產物。目前我們已經有許多都市居民住進大樓社區之中,但是社區意識卻仍然不足,對於所謂的公共空間、共同規範的遵守等,仍然需要持續加強。而未來若要達到像這樣的私人電力共享的境界,則也代表著人們對於社區意識的觀念要大幅提升,因為共享觀念就常常必須要有「開放心」與「公德心」的觀念來造就,現在許多人雖然居住於社區, 但是往往空有社區之名而並未有高度積極性的共同生活體的行動。而社區意識、共同感與住戶之間的信任,卻是營造這個「共享系統」很重要的部分。試想,未來社區也可以有共享汽車,共享腳踏車……不也是非常理想嗎?期許這共享觀念與社區意識能在未來同步發展, 改善社區的生活品質。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