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全球化下的淡水──
國際詩歌節在淡水的緣起與展望

蔡造珉

 

說在前面
  淡水位於台灣非常獨特的地理位置,凡是進出台灣北部,均得由此經過,因此,台灣歷經多國(多朝代)的統治,從淡水之鎖鑰滬尾礮台及紅毛城所展示的由西班牙、荷蘭、明鄭、滿清、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到現在的中華民國為止,共有九面旗幟,代表著台灣所經歷之班駁歷史。另外,淡水有山有水,愈加形成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早期凡畫家,若不至此畫上一幅,則顯缺憾;作家,若不到這寫上一篇文章或提上一首詩,便覺不足。淡水,從某個角度而言,似乎已成北台灣的一個重要標誌,甚或是圖騰了。


  時至今日,淡水雖仍遊客如織,騷人墨客們的足跡雖或仍來踩踏過淡水,也曾在碼頭邊駐足停留、憑弔往昔,但其作品呢?或許只是驚鴻一瞥罷了,我們連想要個雪泥鴻爪的痕跡,好像也不容易了。有鑑於此,在地土生土長、曾獲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詩人李魁賢先生,便積極策畫籌辦淡水國際詩歌節,希冀讓淡水再領風騷、再漾多姿、再顯風華。
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的舉辦緣起


  世界各地的「文化城市」,除本身須有一定悠長歷史的涵養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藉由文化活動的舉辦,加強自身的文化厚度,讓住在這或到這兒的人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景仰,甚至只要在這地方,隨處便能讓人因某事或某物(舉凡詩、文章、美術、雕刻…)而感動,那麼這個城市就可能已開始踏上「偉大」之路了。
  李魁賢因榮任「世界詩人運動組織」亞洲區副會長,除積極參與國際盛會外,更重要的,乃籌畫在台灣舉辦「國際詩歌節」,將台灣頗富才華之詩人「推廣」出去,並將國外著名詩人「引進」台灣來,讓國內外詩人彼此交流、互相切磋,期待能讓國內詩人具備國際眼光,進而開展出詩的新視野來。

  李老師首先應台南市之邀,在2015年9月舉辦第一屆「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共邀請了11國14位外國詩人與國內15位詩人共襄盛會,會後並編成100來首的《福爾摩沙詩選》ㄧ書,正如其用台語寫的序詩〈詩・生活・美〉所說:
用詩結緣
獻出台灣情
以鳳凰花為名
顯示台南美
經過颱風大雨洗禮後
猶原落來紅葩葩的芯
高高舉在樹尾頂
做為詩海的燈塔
熱 燒著九月天
熱 燒著外國詩人的詩感
體驗台灣情 台南美
溫馨的和平之光
吸引五洲四海一心
實踐詩
是生活美的
高峰


  為的是吸引五洲四海的好朋友們,藉由友善而溫馨的詩作,展現出台灣人的熱情,而遠大的抱負上,更期許著普世和平。會後亦將成果編成《福爾摩莎詩選・2016淡水》,保存了詩人對淡水人文與自然美景的可貴紀錄,如哥倫比亞的馬里奧・馬索(Mario Mathor)所寫〈馬偕的夢想〉:
染成橘色的天空
遊客來時群鳥飛翔
苦悶黎明
傳教士生涯降臨時
秋葉
做為你心上的舞台
開始夢想更好的村莊
醫療疼痛
用愛教育
流汗工作
苦悶的心靈聆聽
他的智慧並且感謝他
得到更好的生活
傳教士觀察他的夢想
如何在時間裡航行
同時
也成真了
手寫他的名字感謝他們努力
打赤腳走過歷史幽徑
用勇氣書寫
此時此刻
馬偕的夢想
無聲卻永遠航行
在淡水河上
而他的心靈和存在感受
在台灣感恩的內心每個角落
他的夢想航行淡水河
水波帶著愛的遺產直到永恆 (李魁賢譯)


  這樣珍貴的詩篇,同時都集中在一本書寫淡水的詩集裡,絕對是難能可貴。

  這一年在淡水舉辦最重要的意義正如淡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慧明所說:「感謝世界詩人運動組織李魁賢所搭建的這座國際交流平台,藉著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接續舉辦,我們讓淡水和台灣,與世界接軌,也讓世界看見淡水,看見台灣。我們發現,原來我們就是屬於地球村的共同成員,在互相交流過程中,更能深刻體會世界和平的美好境界。」而秉持這一理念,無論如何,「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都應一直持續辦下去,絕不輕言中止。」


國際詩歌節的正在進行式及未來展望

  今年(2017)9月將是「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的第三屆,主辦地點仍延續第二年選擇淡水這山海交會之處,主辦單位則有世界詩人運動組織、真理大學、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及竹圍工作室等,目前大致確定的國外11個國家14位詩人,而國內詩人亦15位。


  很顯然的,詩人們的創作乃藉由親臨各種人文與自然景觀的現場後,激發內心情緒而寫出動人詩篇,因此才稱為「真」的文學。主辦單位為與第二屆做出區隔,改變了許多參訪地點,而這個用心,是非常值得受肯定的。


  而在淡水持續舉辦詩歌節的未來展望,正如李魁賢老師與許慧明董事長的共同終極目標:「努力推廣淡水世界文化城市概念,希冀有朝一日向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這個目標雖然宏大,但個人以為,以淡水如此動人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申遺絕非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真理大學台文系於國際詩歌節中的角色扮演

  真理大學就位在這人文薈萃與歷史政權更替變革的淡水小鎮上,而本身又有全台第一所西洋學校-牛津學堂,此外還有牧師樓、姑娘樓、馬偕故居與教士會館等古蹟群,放眼望去,全台又有幾所學校能有這般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因此台文系便有這義務推廣並扮演其中幾個重要角色,如:

一、於「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中扮演一重要角色(如開、閉幕式),讓全台灣注意到真理大學(尤其注視到台灣文學系),並藉此傳播真理大學的國際知名度(若每年與會詩人來自10個國家,5年後便有50個國家的重要詩人會有相關真理大學的詩作)。


二、做為全台第一所設立台灣文學系的真理大學,除本校自創系開始已連續舉辦20屆的「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學術研討會外,必須把握住所有與台灣文學相關活動的結合(尤其在淡水地區),因為個人相信,唯有保持不斷的文學活動力,才能有機會學習進步,也才能不被少子化或其他因素所淘汰。


三、藉國際詩歌節的舉辦,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理解文學的美感與時空的無可限制性。因為各國首屈一指的詩人文豪必然有其或狂熱、或溫婉、或豪放、或細膩的獨特丰采,而學生在透過近距離接觸後,必能感染、進而仿效其文學氣質,甚至最後愛上寫作、戮力寫作,為此目標,我真理台文系能置身於國際詩歌節之外?


四、在2016年9月的第二屆國際詩歌節,台文系只是承辦其中第三天(9/3)的活動;而在2017年的9月,台文系則將承擔開幕式的重責大任;那麼在2018甚至2019、2020年後的國際詩歌節呢?我希望學生的作品能參與其中,最後刊登在之後的《福爾摩莎詩選》裡,因為這代表著,我們真的為台灣這塊土地盡了我們一己之力了。


  全球化下的淡水,激烈競爭下的地球村,我們絕不能再無積極作為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