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台日古蹟保存差異
對台灣古蹟保存的期許

張德昌





▲上圖為淡水二級古蹟鄞山寺,四周高樓林立,下圖則為日本世界遺產姬路城,城的周圍毫無高樓大廈影響整體視覺。
(照片提供/張德昌)

  筆者於今年5月底安排了近兩週的日本自由行,主要範圍為中部地區與關西地區,在這之中拜訪了不少古城、寺廟與神社,而其中又有好幾處是被列為古蹟(重要文化財、國寶),甚至在世界遺產也榜上有名的。

  就在筆者去年所出席的某一場休閒農業相關研習裡,其中一位學者這麼提到:「台灣的古蹟採用『點狀保存』,日本則採用『範圍保存』」。意思是說,台灣對於古蹟的保存,僅僅只針對「被認定的古蹟本身」而已,也許是一棟建築物,也許是墓園,但是卻常常因為「只保護古蹟本身」,而使得古蹟周圍被高樓大廈遮擋,或是出現工廠這樣極為不相襯的畫面。反觀日本的「範圍保存」,在古蹟周圍的若干範圍也會被列入保護,所以一座神社、寺廟等古跡,周圍常常會伴隨著景觀、公園等自然環境來融入成一體。

  這位學者的所述,在本次自由行當中,確確實實得到了印證。以日本國寶級的古城「犬山城」為例,犬山城地處山丘,有一定高度,而方圓的視線之內,絕對沒有比她更高的建築物了,所以人們從遠處任何方向觀看時,不會有「城被高樓擋住」或是「城的後方是棟高樓」的不協調景象。就在筆者滿懷著對日本的讚嘆回台,返家的途中路過淡水的「鄞山寺」(民國74年列為國定第二級古蹟),看著四周被高樓大廈圍繞的二級古蹟,讚嘆瞬間化成感嘆,我們的古蹟保存方式,實在有太大的加強空間了。

  先不談「地震造成高樓倒榻而危害古蹟」這種極端問題,古蹟之所以會受到保護,就是因為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所以必須維持著原始的樣貌,而原始的樣貌當然要包含周圍的環境才有意義,否則不管從何種角度看都將淪落為「好幾棟樓房當中的其中一棟而已」,教人該如何去想像其保存價值何在。當然肯定會有人認為,台灣地狹人稠,如果所有的古蹟都採用「範圍保存」的話,將會失去許多用地,將會壓縮部分住宅空間,但我們應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高樓大廈嗎?」現今眾多高樓型住宅中,有多少是空屋狀態?有多少僅僅是為了投資炒作而建?

  對於已經覆水難收的狀態,也許難以要求改變,但是台灣仍有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值得仿效日本的保護方式去維持。否則當高樓不斷在林立的同時,我們的眾多文化資產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埋沒於深處,再也回不去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