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2018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   9月21至27日                      21世紀國際詩壇給台灣機會

李魁賢


如果人民沒時間讀詩,我們把詩送到人民面前,以建立淡水成為詩的故鄉!
If the people have no time to read poetry, we present the poetry in front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amsui as one of the homelands of poetry!


         在21世紀初,因文建會陳郁秀主委和吳密察副主委的推動、督促和支援,我開始有組台灣詩人團出訪,或是個人應邀,進行國際詩交流活動的機會,後來繼續獲得文化部加持,迄今到過印度(三次)、蒙古(三次)、薩爾瓦多、尼加拉瓜(二次),以及古巴、智利、緬甸、孟加拉、馬其頓、祕魯等國。由於與國際詩人交往頻繁,得以分別為高雄、台南、淡水,策劃國際詩歌節,前後邀請來自孟加拉、印度、愛爾蘭、日本、韓國、荷蘭、塞爾維亞、聖露西亞、泰國、美國、蒙古、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薩爾瓦多、牙買加、墨西哥、厄瓜多、伊拉克、突尼西亞、英國、義大利、摩洛哥、西班牙等20餘國50餘位詩人,前來台灣參加詩活動,領略台灣之美和台灣人的熱情。2018年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更有21國28位外國詩人前來相挺,盛況可期!


▲詩人李魁賢老師多年來組台灣詩人團出訪數個國家所舉辦的
    國際詩歌節,無疑是最好的國民外交。
 (照片提供/李魁賢)

  從事國際詩交流活動中,深切體驗到詩壇是很公平的社會,詩人之間的聚會和交往,不會在乎國家政治立場和傾向,所關心和矚目的是,詩人本身的文化素養和人道立場,國力和土地大小、人口多寡,都不會左右衡量詩人的地位,而是詩作展現對世界事務關懷、弱勢大眾同情、受欺壓民族救援呼聲、環保和民生議題執言關切等等的高度和深刻,才成為受詩人同儕敬重的要素。所以詩和詩人的地位,是以詩作的內在要件在評比,而與政治等外在狀況無甚相關性,也因此21世紀裡,我得以積極使用台灣名義參與國際詩交流活動,無往不利,從未受到任何干擾,如願以「台灣意象.文學先行」的初衷,創造廣大的活動空間,甚至歷年分別在印度、蒙古、孟加拉、馬其頓、祕魯等國,榮獲頒贈文學獎的肯定。這應該不止是給我個人的榮耀,而是對台灣文學表現的重視。

  由於多年來台灣詩人組團參加國際詩活動的積極、熱烈和表現,各國邀請不斷,在2017年底前已陸續接到2018年國際詩歌節活動的邀請,計有2月古巴哈瓦那書展詩歌節,3月墨西哥第8屆國際詩和藝術節、摩洛哥Alkalima基金會薩菲(Safi) 詩歌節、玻利維亞科恰班巴(Cochabamba)詩歌節、土耳其詩歌節,4月墨西哥自治大學詩會、委內瑞拉詩歌節,5月古巴【島嶼詩篇】詩歌節、科索沃佩奇和吉亞科瓦(Peja & Gjakova)兩市詩歌節、祕魯第2屆拉美文學季、祕魯【柳葉黑野櫻、巴列霍及其土地】國際詩歌節,6月突尼西亞西迪布賽伊德(Sidi Bou Saïd)詩歌節,9月阿根廷詩歌節、羅馬尼亞Mihai Eminescu世界詩歌節、祕魯The Sound of the Past詩歌節,10月智利詩歌節等。

  詩是文學的精華,文學是文化具體實踐的良好表現方式,拉丁美洲各國自19世紀以來,陸續脫離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美國等殖民統治和經濟宰制,能以獨立國家身分和條件,於國際間屹立不搖,端賴拉美文學創造出輝煌成績。日本和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敗戰後,快速復興,成為國際舉足輕重的力量,也得力於文學表現亮麗。又如戰後新興獨立國家中,在亞洲像印度、孟加拉、韓國等文學,在國際逐漸建立地位,在歐洲像東歐、北歐、巴爾幹半島諸國,甚至在非洲像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南非等國,都在文學上有優異表現,受到國際另眼看待。

  「透過詩,增進國際間理解、友誼、愛與和平」(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Brotherhood, Love and Peace Through Poetry)類似的語句,常會在國際詩活動中出現或引用,這是真正從內心發出創作欲望的詩人基本意識所在和立場,也成為普世精神態度,不需透過翻譯的共同心理語言。詩人明心見性為本然,加上創作素養的修持,養成基本的信念是,不分性別、年齡、種族、膚色、國籍、政治、宗教、語言等等外在因素,一律平等。所以,在國際詩交流場合,不同來源的詩人一見如故,見後友情永續,進一步互譯詩作出版,或尋機編入詩選,廣為流傳。


▲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在淡水舉辦即將進入第三個年頭。(照片提供/顏神鈦)
        至少目前,詩是可讓台灣在國際間創造文明意象的最好通路之一,可以讓台灣在國際能見度大為提高,不會無端受到政治橫行干擾。實際上,國際詩歌節的舉辦,日見獲得世界上具備特殊文化資源的城市青睞和重視,對內可引發市民重新體認自身文化特質,深化對本地認同和愛,對外邀請外國/外地詩人前來領略當地獨特人文和地景風光,透過感受書寫詩文,廣為傳布。例如尼加拉瓜舉辦的格瑞納達國際詩歌節,自2005年開辦,因獲得基金會全力支援,加上來自總統層級的加持,每年邀請幾十國上百位詩人與會,十餘年間已累計百餘國約1,200位詩人共襄盛舉,據我所知,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詩歌節,格瑞納達也據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申請為世界文化資產城市。

  近年來根據個人參與國內外舉辦的國際詩歌節經驗、觀察和思考,才下定決心選定在台灣歷史、文化、教育、風景、民俗等多方面擁有獨特樣貌的淡水,做為代表性國際詩歌節優越條件的首選城鎮,開始布局策劃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幸獲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肯定、認同,並全力負起執行任務。我著重在人本與文本雙重交流的意義和成效,事前編印《詩情海陸》(Poetry Feeling in Sea and Land)選用出席詩人詩作,以原文與漢譯/外譯雙語印製,方便詩歌節期間活動交流用途,會後編印《福爾摩莎詩選》(Anthology of Formosa Poetry)收集參與詩人書寫淡水詩篇,以保存馥郁詩韻,並可供在國際間流傳。兩冊詩選集的作品也選在最適時段,於臉書專頁上系統性貼出共享。

  短短兩年間,已建立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口碑,自動希望參加的詩人日益增多。當然,以地方性的淡水文化基金會要長期執行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在人力和財力上都有賴外界支援,而我個人為求每年有新國家的新詩人朋友前來淡水交流,也非應邀前往外國參加活動結交新朋友不可,亟需外援和詩人朋友結伴同行,合力創造台灣意象,寖久更能見其功。這類文化出撃行動方案,除政府有識單位能主動以預算挹注,加以倡導外,深盼具備文化意識的企業和基金會,本於外國同儕的榜樣和風範,大力資助台灣文化在國際水平的長遠目標奮鬥,提升台灣意象的燦爛前景。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