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開通淡北道路 無疑引鴆止渴

魏伯任

   讓我們先把時光拉回到199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淡水河北側環河快速道路」規劃案,民間組成「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試圖阻擋此案開發,最終在2000年,以環保署於環評大會認定「不應開發」作結。故事有個美好的「副作用」,那就是促成殼牌國際集團捐贈「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用地。次年,淡水文化基金會於殼牌倉庫建立起淡水社區大學,成為淡水人終身學習的園區。


為反對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淡水地方文化人士曾串連全國民間團體發起組成「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照片提供/淡水文化基金會)

  2006年,台北縣長周錫瑋宣佈重啟「淡北平面道路」計畫,宣稱「不惜違法發包也要蓋」。然後歷經多次環評程序,到最近一次(2019年3月13日)環評大會中,就算新北市長侯友宜全程坐鎮,大會仍決議「補件再審」形同告訴新北市政府不及格重考。即使淡北道路案牽涉的議題相當複雜,但回到最根本的「解決塞車」層面,我們看到的是,面對「淡北道路無力解決,反而會讓塞車惡化」這項環評委員和民間團體反覆提出的根本質疑,新北市政府從來無法否認,只懂閃躲迴避。

  很簡單的事實,淡北道路目前的規劃是從登輝大道接到大度路,試圖紓緩從淡水新舊市區往來台北市的車流;然而,規劃路線的兩端本來就都是交通節點,結果就算淡北道確實讓紅樹林至竹圍的車流得以加速通過,最終,上班時間大家還是要卡在大度路端(而且因為淡北道匯流讓塞車更加惡化);反過來說,下班和假日的車流將在登輝大道回堵,還會引入更多的車潮前往下街以及河邊遊憩。這些區域有辦法再承受更多的車流嗎?淡水人真的想要這種結果嗎?

  至於新北市政府一再強調的「分流」效果,必須說,分散前往新北市中心以及台北市中心車流的責任在於「淡江大橋」而非「淡北道路」。這也是為何筆者雖然認為淡江大橋對淡水的文化保存明顯有害,但至少大橋將會帶來直接連通淡水與台61與台64線的有效道路,是真實的分流,淡北道路則是完全沒有路網支持的假解套。我想再強調一次,在歷次環評過程中面對環評委員和民間團體提出「淡北道路會讓塞車惡化」的質疑,新北市政府從來無法反駁,只是一再跳針用管理手段搪塞,拒絕承認淡北道路會帶來更多塞車的事實。

  解決交通問題是居民共同的渴求,然而請勿掉入新北市政府的口號陷阱。淡水人顯然不會相信「淡海輕軌紓緩淡水塞車」這種口號,何苦要傻傻相信「淡北道路解決淡水塞車」如此謊言呢?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