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
我的孩子即將滿九歲,從五個月大開始坐在推車上沿著淡水河岸散步, 到騎Pushbike、腳踏車,再到現在不時與他的囡仔伴相約在淡水河岸走跳。河岸地景地物的快速變化,他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孩子的觀察是細微而敏銳的,當他開始有能力表達時,就會告訴我某棵樹的樹枝又被鋸掉了、那裡的草坪不見了、這裡為什麼又蓋起房子?他感受最深的是在好多年前,捷運淡水站廣場接近河邊那片他時常追著麻雀跑的草地被圍籬圍住,當圍籬撤離後,原本好幾塊的草地都被鋪上水泥或地磚。 他沒有看過填海造陸前的海腳光景,因為他五個月大開始坐著推車在淡水河岸到處晃的時候,捷運廣場的離岸堤和25 公頃填海造陸的海腳已被圍籬圍住。當圍籬撤掉時,海腳就變成現在這般模樣。當他在博愛街某家店看到牆上填海造陸前的海腳照片,整個人停頓了好幾秒,他問我:「為什麼海腳要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在竹圍到淡水沿著河岸設置的自行車道上,一邊可以眺望淡水河出海口,另一邊可以看到關渡橋,萬一興建了淡北快速道路,三米高的路堤將會把我們與河水隔離開來,他說:「無要緊,若是這條路起起來,等我大漢,會招我的朋友共這條路拆掉!」。 他跟他的囡仔伴最常相約走跳的地方,就是捷運淡水站廣場上瀕臨河岸的大榕樹下。在這裡如果你問他馬偕醫生,他會指著臭油棧的方向跟你說,馬偕來到淡水的第一天晚上就住在那裡。在大榕樹下往觀音山看過去,眼前離岸堤的位置曾經是日本統治時代水上機場跑道的舊址,也曾經堆聚施合發商行木料館要運往唐山的木材。 我的孩子清楚地對我說:「淡水已經蓋太多東西了,淡水的店也已經太多了,政府可不可以不要再圍圍籬做工程了?他們應該先把路鋪平,把人行道的阻礙減少一點,給小孩多一點跑跳、爬樹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