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作為一個青年世代……

陳俊丞

  孩提時期,常常透過電視政令宣導廣告,或是從書本上看到這麼一段話:「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很少人會不同意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在傳統上,一般人是這麼推想:孩子目前年紀還小,不但不會賺錢養自己,還要花錢受教育,對社會貢獻不如大人。但是,大人們需要把眼光放遠,看到未來,孩子總會長大,大人也會變老,到時候交棒,他們就是主人翁了。因此當孩子還小,大人要多投資,栽培他們,將來大人們才有好日子過。兒童是生命過程的一個成長階段,這個階段比其他階段一樣的重要,若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大人有個反省的機會,兒童階段的重要價值就能因此而顯現出來,然後到了下一個青少年階段,就能順著兒童階段的過往經驗,發展出一套健全的人格。

  在美國,社會相對較無輩分的觀念,更鼓勵「英雄出少年」,很多現在知名的美國科技公司,如 google 及微軟都是不到 30 歲的年輕人所創立。個人認為,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一部分原因,和美國社會尊重年輕人有關。關鍵在於:美國社會相對沒有「敬老尊賢」這個觀念,因為多數人知道,年輕人的創意和消費,才能夠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而有經濟發展,才有充足稅收可以讓「老有所養」。反觀若是在政策上過度偏重照顧老人、相對忽視年輕人,那麼國家經濟將會停滯不前,導致財政收入下降,同時退休及健保支出大量增加,國家財政將會破產,最後將會落得青年和老年人雙輸的下場。

  然而,因為所謂「戰後嬰兒潮」世代,在二戰後的百廢待興之中,扮演各國復甦、高速發展的主力,如今在世界各國,大都掌握著政治、經濟上的權力,和累積了充裕的資本,造成不少國家從政府的政策制定、到主要企業的許多決策,很容易偏向如今已經屆齡退休的這個資深世代。再加上人口結構、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包括台灣在內,現在世界多數國家的年輕人,同樣面臨幾個嚴重問題,包括了失業率高漲、薪資停滯、房價/物價高漲、退休制度對老年人較有利這四大問題較為嚴重,在台灣還有職業別差別過大的問題有待解決。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民國102年家戶所得調查,發現一個怪現象:沒有固定職業的退休老人所得竟然和年輕人差異不大。根據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年所得為39.45萬元,而30歲以下則為36.44萬元、30到34歲者為47.74萬元,而普遍已工作10年以上的35到39歲族群,年平均所得也不過52.84萬元。也就是說,總計716萬人,正處於人生黃金階段20到39歲的台灣年輕人,理應是支撐台灣國力最重要的一群人,卻也是台灣過得最辛苦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不管怎麼辛勤工作,都拚不過既得利益者與富有老人,機會較20年前,減少許多。

  筆者作為一個正處於青年世代的一份子,對於上述的問題看在眼裡,卻心知問題早非一日之寒,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是:「怎麼不見政府帶頭著手解決問題?」當然,現在當政的政府已經聽到了青年的心聲開始著手解決,只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如今青年問題各國都有,而且不易解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問題都是層面非常廣大的結構性問題(主要牽涉到社會組成結構如前述戰後嬰兒潮、全球化及人口老化),而不是循環性問題(指景氣正常的起伏,通常不用政府干預就可以自行回復),因此處理起來異常困難。

  但是,現在的青年世代,卻反而因為追求自己的興趣,反而能在低迷的環境中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縱使平常並不有錢,但是很敢花,特別是自己覺得值得的事情,很願意投資,可能是買包包、也可能是學跳舞,或者去旅行、學習,就算為此連續一個禮拜只吃泡麵也無妨。外界一般總以為這些人很揮霍,實際上卻是錙銖必較,因為他們比上一代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加上青年世代很有自己的主張,而且願意表達,因為現在多了像自媒體的發表平台;而網路也讓世界改變的速度加快,而年輕人沒有時間去等待累積,所以年輕人實現夢想的腳步也要加速。

  年輕人是時代的產物,老人一定會先被淘汰,我們的行為模式都是適應時代而來,也許還要磨合,但都會變成競爭力來源,不管老人怎麼罵,這些小屁孩其中一個必定會成為這個世代的領導者,在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在惡劣環境中另闢蹊徑,做自己的事,開展不同的可能性。老人都將過去,台灣的未來,就靠我們這個新世代。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給我們資源、讓我們站上舞台,我們比任何世代都更願意挺身改變這個世界。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