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動靜皆宜 在水陸間游走自如的自信水芙蓉咖啡李清榕的斜槓人生

陳俊丞

  「淡水社大的獨木舟課程好難報,每次想報名結果不到兩三天就立刻被秒殺(額滿)了。」、「淡水社大的獨木舟課程怎麼樣?真的有這麼受歡迎嗎?」、「好羨慕你哦,這麼快就搶到名額,拜託教教我們怎麼卡位(報名)吧!」、「聽說教練真的很厲害,又是獨木舟好手又是工藝家,教練是怎麼做到的?」

  以上對話皆為外界對於淡水社區大學所開設的「淡水河與獨木舟初體驗」課程之第一印象與好奇,沒錯,因為名額有限(一期只收24位學員,額滿為止),所以只要到了淡水社大學員優先報名週,就會先有少數對獨木舟充滿好奇的學員先佔下一席名額,到了對外開放報名後,通常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銘謝額滿了。但是若縱觀全台灣的社區大學,只有淡水社大有開設獨木舟課程,也吸引了多數外縣市的社會大眾不辭千里前來淡水報名,就是為了要把握一次可以親近河水與海水的機會。

在香港邂逅獨木舟 淡水河具先天條件開啟19年水上運動推廣革命
  淡水社大的「淡水河與獨木舟初體驗」一年開兩期(春/秋兩季),有別於社大一學期18週課程(有些則排8~9週或12週),獨木舟一學期共安排8次課程,而其中春、秋兩季的全天課也各有差異。秋季班因受東北季風影響的關係,不僅課程安排密集,異地教學則是會到新竹峨眉湖進行;反觀春季班則不受季風帶影響,異地教學安排上即可以安排到北海岸或東北角一帶划海,體驗海上划行與湖泊划行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

  淡水社大的獨木舟課程之所以能深受社會大眾喜愛,一切都得歸功於既是獨木舟教練,同時也身兼創辦水芙蓉咖啡的李清榕教練二十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廣獨木舟帆船運動所賜。二十五年前,李教練在香港開始接觸獨木舟水上運動,因為當時台灣的南北水域並沒有開放,所以外界對於獨木舟與其他的水上運動大多呈現一知半解,也沒有太多機會接觸。

  因為有機會接觸的緣故,加上擁有淡水河優美的水岸環境與條件,剛開始受限於法規與其他因素,因此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帶。但慢慢地有人帶動起來後,投入划船的運動人口越來越多,於是就形成一股風氣。

  後來因緣際會又與張教練結識,兩位教練有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加上當時終身學習的教育風氣開始盛行,於是就在淡水社區大學成立的第一年,同時開辦「淡水河與獨木舟初體驗」課程,至今已經有19年的歷史,學員累積至今多達上千位。

  有幸參與到後來又更熱衷於獨木舟水上運動的學員不計其數,於是教練又將這些學員們聚集起來,在2012年(民國101年)成立台灣運動獨木舟帆船協會。會員主要來自於淡水社大歷屆獨木舟學員為班底,至今仍致力於台灣獨木舟帆船水上運動的推廣,希望能讓全台灣的社會大眾都能藉由接觸獨木舟運動,因此可以親近水,同時了解保護水岸環境的重要性。

10年間三度環島成功 定位夢想的挑戰
  除了以獨木舟運動來教導社會大眾認識水岸環境與親近河水外,李教練本身也身體力行,用行動表示對台灣海洋環境保護的持。2011年(民國100年),正逢建國百年之際,當時李教練夥同張教練和李正治教練向文建會(今文化部)申請計畫補助,規劃從淡水河出發,沿著台灣海峽到鵝鑾鼻,北轉太平洋順著黑潮一路向北到三貂角,轉西北繞過富貴角返回淡水河,總共划行1200公里,約24天的環島計畫。

  然而計畫通過,拿到補助後,挑戰也來了,因為環顧過去台灣的水域休閒運動發展史,在兩千三百萬人口當中,只有六位完成過獨木舟環島挑戰(其中一位是外國人挑戰成功)。教練回憶到,光是出發第一天,過了淡水河出海口進入台北港,因為台北港地處三角湧形成湧浪的關係,在海上就遇到三米(約一層樓高)的海浪打翻船隻,結果全軍覆沒而撤退。撤退過程中教練們便心知這是一場考驗的開始,畢竟也拿了政府的補助,想打退堂鼓也說不過去。

  歷經翻船事件之後,教練們做了簡單檢討,同年5月1日繼續出發,將翻船的概念與勇氣找回來,重整旗鼓一路向南。西海岸路線因為受漲退潮的關係,教練們一天划船的時間約10到12小時,而一次潮水交替時間約6小時40分,順流時對教練們有所幫助,較為輕鬆,但逆流時就是考驗的開始。目標還在千里之外,但是即使天色已黑,教練們還是要繼續前進尋找下個上岸休憩的地點,加上所有環島的家當備糧與通訊設備都放在船艙上,一艘船所乘載重量有限,環島的過程中教練們也祈禱著天氣不要轉壞,能順風順流穩定點(當然,天氣的部分教練們無法掌握)。

  24天航程,教練們平均一天划50公里,狀況好時可划到70公里,但狀況差時則只划了35公里(視天候潮汐情況決定),採蛙跳方式前進到下一個停靠點。環島過程中,教練發現西海岸的沙地環境導致港口淤積嚴重,所以消波塊擺設十分普遍,但也導致人與海岸的接觸產生隔閡。站在保護海洋自然環境的立場,他們希望政府可以懸崖勒馬,減少消波塊的擺放,拉近民眾與海洋的距離。

  第一年的獨木舟環島挑戰成功之後,隔年李教練與張教練嘗試改用手工自製帆船進行第二次環島挑戰。但是受到地方港口制度因地而異的影響,在港口申請上遇到許多困難,因為大多數縣市的不同意,所以教練們只能片片斷斷地在同意的港口進出,這樣的方式對李教練來說是一個不夠完整的環島計畫,最後帆船環島的計畫到了台中梧棲港之後便折返回淡水,宣告失敗。

  相隔一、兩年後,張教練對於帆船環島的夢想仍在,於是再與另一位夥伴製作小帆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環島壯舉。這次的成功經驗,對於教練們在台灣推廣海洋休閒運動的任務有了更大的信心,進而促成了第三次環島挑戰。李教練也多次向政府喊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全面開放海域與西方先進國家接軌,將台灣發展成海洋休閒運動風氣盛行的國家,營造一個親水環境教育的平台。

上岸後走入土地 化身大自然的環保工藝魔術師
  走進水芙蓉咖啡,你會發現店內充滿著濃濃自然工藝氣息,舉凡吧檯上的木製杯架、店內擺設的木雕,以及牆上的油畫、膠彩畫作品等等,這些都是出自於李教練的巧手。教練表示,一開始他也是從興趣開始著手,一方面是早年在金山法鼓山社會大學時有開木工課程,為了響應當時聖嚴法師的「心六倫」環保運動,教練幾乎以漂流木作為素材,這也成為李教練開始投入工藝環保創作啟蒙的開始。後來又因應新北市政府推動「一校一特色」(校園空間規劃),教練一開始就在八里米倉國小做校園空間規劃,後來拓展到石門北觀處、富貴角、甚至整個北海岸一帶的國小,都可以看到教練的作品出現在其中(最新的作品是在新店安坑國小內),現在更跨足與外縣市合作。教練希望透過這些藝術創作可以增添每所校園特色,學子們在介紹自己學校特色時能有共同連結可以分享,使用天然素材能減少地球的能源消耗,亦將環保的理念根深蒂固。

  在只要擁有一技在身,即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代,李教練身為資深的斜槓前輩,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只有單一樣的才華是不夠的,除了要保持熱情與本身的天賦,還必須要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別人的經驗,達到一個多面性的學習熱忱。只要樣樣都會,樣樣精通,那麼個人競爭力就會變得比別人強。年輕人的未來時間還很長,何不趁現在將時間分配好並系統化管理,多走多聽多學,即使學到一項技能現在用不到,但要用到時總能派上用場。機會都是給有準備好的人,遇到任何困難挫折都難不倒,永遠站在充滿優勢的一邊。


▲走進八里河岸邊的水芙蓉咖啡,店內處處可見李清榕教練以漂流木自製
 的室內擺設,充滿自然野趣,也相當具有環保意識。
 (照片提供/陳俊丞)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