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活動
▲人跟藝術的距離只在鼻息之間。(攝影/張嘉祥)
來到淡水生活不過兩個多月,過去曾經來到淡水旅遊,我直覺的淡水是走馬看花,人們顧念河畔晚景的小鎮,人文氣息濃厚,水氣吹拂河邊城鎮,遊走其中,頑石也被粼粼成游魚,又有黃昏時暮色垂臨,晚霞倒映河面,水畔景物剪成了黑紙片,人像吸盡了光線而飽和成黑色,儘管河岸百年變化,船運貿易遠離了淡水,但是人換了一種方式過生活,貧富不論,還是自得自在的過日子,這是我走馬看花的淡水,是葉俊麟筆下的暮色。
但是對於「藝術踩街」我倒是陌生和新鮮,過去整理「金枝演社」劇團資料,讀到在淡水環境藝術節的演出文本,是台灣少數每年固定演出的高水準劇目,而原來環境藝術節並不是只有「金枝演社」的演出,「藝術踩街」也是環境藝術節的系列活動,在10月20日這天下午,淡水老街封街進行「藝術踩街」活動,廣場上架起了舞台,老街上排了長長的隊伍,是民眾的隊伍也是踩街團隊的隊伍,人跟藝術的距離不過就在鼻息之間,轉過頭就看見藝術家化妝換裝、拼湊賽博格式的藝術機器,人和精神性的藝術相鄰,除非觀看者自己築起一面牆,不然街頭是跳出三面牆之外的。
或許對於藝術定義嚴謹者來說這場踩街顯得廉價,舞台上政府官員和長官不放過一絲機會佔據麥克風,舞台下拜票狀地領軍和民眾合照,似乎是藉藝術的糖衣包裹政治,只是意圖切割政治與其他領域的關係,就像意圖將氧氣分離於空氣,只想呼吸純粹的氧氣。
純氧吸多了,人的腦部會被欺騙,以為身體的氧氣足夠了,就不再吸收氧氣,造成呼吸紊亂、記憶錯亂,甚至心肺功能衰竭而死,切割政治是不現實的,藝術也並不是任由政治宰割,無力還擊,踩街隊伍以老街為舞台,而老街的店家掛起「反輕軌進老街」的抗議布條,不就是充滿了政治隱喻的藝術舞台嗎?
▲店家掛起「反輕軌進老街」布條。(攝影/張嘉祥)
回首頁 返回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