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活動
位於淡水老街巷內的「施家古厝」長期以來一直在文史界與都更派之間造成議論紛紛,無論是哪一方皆有自己的見解,就如同今年剛發生在登山界霞喀羅古道裡的「酒瓶事件」一樣,贊成古道裡日治時期的酒瓶為文物與反對的人士在網路上戰得難分難捨。究竟酒瓶是否應視為文物?施家古厝是否應視為文資?讓我們來從兩者的相關性來討論一番。 先從「酒瓶事件」為出發點,今年有一登山團在著名的霞喀羅古道中,以淨山為由將駐在所裡日治時期的酒瓶也一併清除,雖然隨後有重新放回,但已在登山界裡留下汙名,當然也有山友贊成酒瓶不該是文物。認定酒瓶為垃圾的山友,多數表明「如果酒瓶為文物,那往後所有人都可以用此作為藉口將酒瓶棄置在山裡」,但是真的是如此嗎?是不是要先釐清文物的定義?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 換言之,日治時期的酒瓶會被認為是文物,乃是因為當地的酒瓶可以反映出早期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環境,經由一系列的文物將在地的「歷史」串聯起來。如果真有人認為自己也可以比照辦理,將酒瓶放置於山中做為文物,那是不是應該將祖孫三代全數搬遷至深山裡過古代生活?數十年後其生活的種種遺留物都可以成為文物。 正是因為日治時期的酒瓶可以反映「歷史」,所以有文物價值。再舉一例,眾人所知的飲料「可口可樂」,飲用完後的空瓶是不是文物?絕大多數人肯定不會說是,但是如果可口可樂公司將歷代的可樂包裝與瓶罐收藏至博物管裡展覽,那這些瓶子是不是文物呢?答案肯定又不一樣,因為一系列的瓶罐可以傳達出可口可樂在世界的「歷史」。 回到「施家古厝」的爭議,施家古厝已早在2005年認定為古蹟。古厝之所以被訂定為古蹟,就是因為其建築可以反映早期在地的生活模式與先人智慧,無論是生活格局、建築工法甚至是風水知識,都可以在成為歷史的建物當中一探究竟,歷史的價值是不能用功利的角度來衡量的。 現今施家古厝的修復計畫反覆無常,看似遙遙無期,也讓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持續荒廢,盼政府應再次重視老街文化重要資產之一的施家古厝,在都市發展與文化保存當中取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