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淡水渡船頭燈塔,應原地保存,
見證淡水河岸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地標

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

  淡水渡船頭燈塔的位置,就是其歷史價值意義之所在,新北市文化局近日公告淡水渡船頭燈塔登錄為歷史建築,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呼籲,根據國際組織ICOMOS(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1983年發表的《艾佛頓憲章》,「歷史建築之意義,與該歷史發生之場景不可分離,故應原址保存。」既肯定燈塔歷史價值,即應原地保存,才能見證,切勿為疑慮重重的輕軌進河岸工程,破壞歷史建築價值,毀棄淡水百年與世界交流、貿易、河運、移民及河岸城市發展的重要地標,阻礙淡水邁向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表示,淡水渡船頭燈塔最重要的歷史價值,便是其空間位置,學者李乾朗教授在調查報告中也清楚指出:燈塔的位置及高度關係燈塔指引航路,非常重要。而渡船頭燈塔與淡水港燈塔、鼻仔頭燈桿位置依傍河岸,三點連成一線,形成淡水河港安全航行指引,是前人智慧,燈塔位置亦是淡水老城區最為突出河岸之處,關係淡水河岸城市發展,因此將燈塔原地保存,方能彰顯其歷史、地方、特殊性之文化價值。新北市政府歷經兩次文資審議,於4月公告,淡水渡船頭燈塔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在臺灣,建物文物在臺灣若被標示為「歷史建築」,常為建設開方便之門進而遭到移位,淡水渡船頭燈塔若遷移他地,文資價值將不復存在。

  或有人稱,渡船頭燈塔是「嫌惡設施」,希望遷移,促成輕軌開進河岸,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回應,渡船頭燈塔與淡水早期河運對渡、國際貿易及城市發展,緊密相連,如滬尾田野工作室主任紀榮達指出,渡船頭燈塔與古碼頭的水岸對渡航線,包含國際、臺灣海峽、內河、河口等4種航渡,為全臺僅有,見證淡水早期與世界交流的繁華;早期岸邊有安山岩巨石,俗稱「媽祖印」,證明水岸碼頭及燈塔連接老街媽祖廟福佑宮,燈塔顯現臺海對渡與移民生活信仰,怎能「嫌惡」?

  自2021年3月,淡水文化基金會提報渡船頭燈塔為古蹟至今,歷經輕軌河岸開發議題衝擊與辯論,城市歷史、水岸城市親水的生活價值以及在地居民心聲也日益彰顯。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教授指出這是一場「生活取向的世界遺產運動的日常活動」,他表示,「除了銘刻城市歷史故事的文化資產之外,淡水市街仍舊維持山、水城市的特徵,也是一個活絡的生活城市。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議的『生活的世界遺產城市』。」從河岸地理、自然環境、人文歷史與世界交流,渡船頭燈塔與現仍有對渡功能的渡船頭除見證淡水河口地區及城市發展,也彰顯『生活的世界遺產城市』意義,應將燈塔原地保存,並建置相關設施以讓公眾更加親近了解燈塔古蹟與水岸歷史。

  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再次呼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既肯認渡船頭燈塔之文資歷史價值,即應將燈塔原地保存,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彰顯其活生生的歷史價值意義,切勿為疑慮重重的輕軌進河岸工程,毀棄百年來淡水國際貿易、在地河運與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破壞淡水邁向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重要標地。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