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

外地人認識淡水的第一步
蘇文魁老師走讀回饋

趙英宏

   當有人談起淡水,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淡水的印象往往是日落時分,看著太陽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自己的光芒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淡水河面上那江山如畫的美景。而筆者就是那個外地人。對於淡水的瞭解僅停留在人聲鼎沸的老街,遠渡重洋的馬偕,頂多再加上從教科書中認識的紅毛城罷了。但在8月底時,有幸參與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走讀活動,這次的導覽解說相當特別,邀請相當熱愛淡水的蘇文魁老師,帶領我們一步一腳印的認識在地人眼中的淡水。

  走讀當天,我們在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集合,天上佈滿了厚厚的雲朵,少了一絲炎炎夏日的氣息,經過幾句寒暄過後正式開始了這次的走讀行程,從園區旁的港仔溝開始,緩步到了淡水捷運站,此時我才明白,原來連每日人來人往的淡水捷運站背後都有著不少有趣的歷史,好比其原址為淡水火車站,停駛後才改建成現今的捷運站,而其建築造型參考淡水著名古蹟紅毛城來設計,讓車站能與淡水產生更多的連結。接著我們走進了外地人口中的老街,前往真正的淡水老街—「重建街」,走在前人們走過的道路,體會了一條街從繁榮到沒落的過程,也認識了淡水最早的陰廟,位於福佑宮旁的同善公。而後伴隨著淡水河時逢大潮那來勢洶洶的浪潮,我們漫步到了此次導覽的終點站—海關碼頭,並為這次的走讀導覽畫上了完美的結尾。

  在短短的時間內,老師帶著我們走過各個看似稀鬆平常的巷弄,但其背後卻總是蘊含了豐富的歷史,而這些故事往往被前來觀光的外地人所忽視。總的來說這次的走讀導覽,除了少數淡水地名不太熟悉外,對我這個外地人來說是個收穫滿滿的一次體驗,也激起了我更想認識淡水的心。

蘇文魁老師領著一眾同是熱愛淡水的導覽員們,以自身經歷述說著他眼中的淡
 水。(攝影/趙英宏)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