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據自由時報報導,交通部於3月28日審查通過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二期走河岸的方案,後續將會在行政院繼續審核,這個在地方紛擾爭論數年的淡海輕軌計畫,即將成為淡水近年來城市狂飆發展下的可怕夢魘。 同一時間,淡北道路也開始動工建設,號稱解決淡水的塞車問題,而輕軌則是宣稱連結綠山線與漁人碼頭以及淡江大橋云云。無論要在淡水興建什麼樣的建設,在考慮這些不知道是否能具體解決的問題與效益之外,或許更應該要問的,是淡水是否有這樣的需求?而這些建設犧牲了什麼?並且這些地方開發的議題,也並非如同無異議的通過,反而淡水地方上持續有許多反對與疑慮的聲浪出現,自3月底後尤為顯著。 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二期的議題,源頭始於2019年新北市政府欲將輕軌直接開進老街的方案,遭到老街居民群起抵制,於是改行河岸,令人發噱的是,會選擇開進老街的方案,即是因河岸起初被評估開發條件不適合,但如今又轉而走向河岸,欲要破壞淡水河岸現存的休閒地景。 事實上,河岸的地景早已變動多次。漁業漸漸沒落後,1990年代政府曾經想在淡水河岸邊建設環河快速道路,然而當時的淡水人亦是群起抵制,才得以保留下河岸,而在1997年捷運通車後,淡水鎮公所漸將河岸植樹開闢人行道,結合後來的觀光化浪潮,一舉為淡水老街與河岸帶來大量的遊客,於此同時,河岸所打造的休閒水岸意象,也逐漸成為淡水人前往散步嬉遊的好所在。近二十年以來,河岸所擁有的親水、休閒的特質,也是淡水在城市發展、城市行銷中十分具代表性的亮點。然而如今往後,河岸地景將可能永久的改變,悠閒的步行廊道與生活感,亦可能消逝無蹤。 3月底,輕軌開進河岸工程已被交通部審核通過的消息一出,也立刻在淡水地方掀起波瀾,越來越多人不僅擔憂輕軌進河岸的工程開發,也逐步展開各式行動。老街上已有大樓住民集體反對輕軌工程,並已製作陳情政府,地方人士近期也將密切集會成立組織發聲,本會亦也將於近期提報位於河岸的重要史蹟:馬偕上岸處,作為文化景觀。本會也一同呼籲大家關注輕軌開進河岸的議題,也期盼更多淡水人能夠站出來,勿讓輕軌永久改變淡水瑰麗的河岸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