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17世紀西、荷強權,入侵臺灣原住民的領地,帶來西方的文化及宗教,臺島開始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目前淡水出土的史前遺址,亦存留珍貴的文物,佐證400年前殖民政府及天主教會與原住民族互動的記載。 聖母古道 「淡水聖母古道」起始於聖多明哥城砦(今紅毛城前身),係連通「撒拿社」(Sannar,今下圭柔山一帶)玫瑰聖母堂之交通孔道,這條古道擁有400年前臺灣第一次聖母遊行之珍貴記載。淡水紅毛城園區的考古探坑,也出土了明朝的「萬曆通寶」2枚,見證中國帆船與淡水的貿易活動和西人城砦的關係。淡水古蹟博物館並展示西班牙的里爾錢幣,作為西國400年前統治臺灣之說明,豐富走讀淡水「聖母古道」的內容。
▲紅毛城園區出土明朝的「萬曆通寶(1573-1620)」。(圖片提供/滬尾田野工作室) 殉道之路 另外一條路線:「殉道之路」,是「聖母古道」中的精華路段。西班牙文獻記載,1636年間,玫瑰聖母堂的巴神父及慕神父先後由撒拿社計畫來到淡水河北岸,擬分別搭船到南岸(八里)及內河傳教。惟兩人均分別於途中遭原住民馘首,後由西軍尋回殘缺屍體,先後墓葬於聖多明哥城砦的花園。未來尚有待歷史考古探坑挖掘,尋找沒有頭、肢之遺骨,以核對文獻記錄,並標定墓葬位置。
▲「聖母古道」的起點紅毛城,其花園於400年前墓葬了2位殉道神父的遺骸,有待考古試掘。(圖片提供/滬尾田野工作室) 史前陶片 1654年荷蘭人的古地圖,清楚編號、標繪淡水社(35號)、紅毛城(38號)和撒拿社(42號)的位置,這些點的連線正是「聖母古道」的路徑。1992年劉鵠雄考古老師在「紅毛城、撒拿社及福佑宮」的周邊做了「地表調查」,發現舊社陶片、安平壺及青花瓷殘片,有效佐證400年前先民在「聖母古道」一帶活動的足跡和文獻的記錄。2017年滬尾田野工作室依循劉鵠雄老師的腳步,重回撒拿社地表調查,發現史前陶片及石錘(如圖編號1、2),同時也在淡水堂的幼稚園古榕址尋獲訊塘埔文化陶片(如圖右編號3),目前均典藏於淡水天主堂歷史組的文物櫃。 期待新北市文化局及天主教會,用心「文資保護及建堂規劃」,能夠獲得妥適雙贏,讓淡水的世界遺產潛力及福傳工作相輔相成。
▲撒拿社(今埤島橋)的陶片及石錘(左1、左2) 以及淡水天主堂幼稚園尋獲的訊塘埔文化陶片(右1),目前均典藏於淡水堂歷史組的文物櫃。(圖片提供/滬尾田野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