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臺灣400年的歷史中,「淡水天主教會」是唯一歷經西荷(明末)、清末、日治、國府四個時代的教會,並留下遺跡和記錄,形同臺灣歷史的縮影,也是福傳史蹟珍貴的見證地,堪為信徒朝聖之所。其中不但有男性神職人員的見證,也有女性福傳者的事蹟。 殉道「神父」 1628年西班牙人於淡水建造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址),並於城砦建蓋玫瑰聖母堂,用以牧靈西班牙官兵。1632年復於散拿社(即林子社,今淡海新市鎮埤島里一帶)建蓋屬於部落的玫瑰聖母堂。由於西人以武力殖民臺灣時兵馬倥傯,僅有男性神職來臺,沒有修女或女性傳道者的紀錄。當時並有玫瑰聖母堂的傅耶慈及慕洛兩位神父遭到原住民殺害(1636年)的記載。原淡水玫瑰堂司鐸艾斯基委神父於1633年赴日福傳途中,亦於海中遭到船員殺害棄屍,為主殉道。這些,都是臺灣歷史及臺灣教會史中僅見的神職者殉道事件。淡水天主教會、道明會和臺灣天主教主教團,實宜協力向梵蒂岡教廷提出「封典聖人」之申報,以張先人事蹟。 臺灣的福傳「姑婆」 康熙皇帝以祭孔祭祖之爭,禁止天主教在華200年。咸豐間,門戶開放,天主教會也重回臺灣,由於女傳道員(姑婆)在福建的福傳成績斐然,於是臺灣教會從廈門聘請了兩位姑婆,協助大稻埕及淡水的福傳工作(1900年,光緒26年,明治33年),之後又聘請10位來臺,並於高雄成立女子傳道養成所,培養出3期(4年一期)20位守貞姑婆。其中曾經服務淡水的「含笑姑婆」來自廈門,「阿翁姑婆」為養成所第一期,「鳳珠姑婆」為第三期,貢獻淡水福傳良多。
戰後淡水的「修女院」 淡水不但擁有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會,同時還有兩座修道院(本篤會、主言會)。1949年無神共黨席捲中國,大量教會遭逐遷來臺,東北瀋陽的聖母聖心修女會移遷高雄,並北上協助淡水堂成立診所及幼稚園(後遷新店),迄2017年福佑幼稚園停召為止,已畢業近70屆幼童。
1948年在河南開封的「聖本篤修女會」也移遷來臺(北市金華街),並於1960年在淡水鼻頭崙購地,逐步建立會院及育嬰所,協助淡水堂的主日學及牧靈工作,並有中、西修女,終老於淡水,墓葬會院,成為永遠的淡水人。2004年「主言會」由新莊搬遷到淡水鼻頭崙的山麓,修女們協助帶領淡水堂的青年會和淡江大學的天使社。 淡水天主教的男、女修道人,為主犧牲婚姻及家庭生活,遠渡重洋、海峽及故鄉,致力臺灣及淡水的福傳工作,他們有西班牙、菲律賓、中國、美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剛果和臺灣人。惟,為了重建教堂,這些修道人的重要遺蹟即將湮滅,臺灣的教會及信徒或許已經遺忘淡水先人事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