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83
 
logo-1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淡水高爾夫球場應該指定為古蹟永久保存
 
  06 要聞
台灣名人賽 我們珍貴的公共資產
 
  03

專題
臭油棧傳奇—
淡水殼牌倉庫歷史解謎

 
  04 社區營造
在重建街睡覺的20種方法
 
  05 藝文活動
充滿文史深度的
連易宗淡水懷舊攝影展
 
  07 短訊
淡水社區大學9月23日舉行開學典禮
滬尾攝影學會登記立案—張智翔任會長
 
  >>其他期別  
 

 
 
 
 
>>專題
臭油棧傳奇

淡水殼牌倉庫歷史解謎

謝德錫
2000年6月27日台北縣政府以「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名義,公告淡水殼牌倉庫為縣定古蹟。同年12月31日在淡水第二次文化會議上,台灣殼牌公司將古蹟正式捐贈給淡水文化基金會。2001年2月淡水文化基金會正式進駐。五年多的時間裏,淡水文化基金會在此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有殼牌捐贈儀式、文化五月節、淡水社區大學開辦、中高齡就業的「永續就業工程」、淡水西洋藝術節、古蹟日、紅樹林生態之旅……,讓百年的工廠蛻變為藝文展演、終生學習的場域。這一頁文化蛻變的傳奇,並非是歷史的必然?而是淡水在地社團嶄新營造的成果!

一百多年裏,這裡經歷數次的政治、經濟大轉折,每次的轉折幾乎都要改變倉庫的風貌。不過,最後卻是以百年倉庫的風姿成為歷史古蹟……

殼牌倉庫的歷史迷團
淡水殼牌倉庫一百多年的歷史裡,無疑充滿著幾處歷史的迷團:

  1. 為什麼它是以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成為歷史古蹟?
  2. 范嘉士是什麼人?
  3. 嘉士洋行為什麼選擇鼻仔頭為倉庫用地?
  4. 嘉士洋行倉庫怎樣轉變為殼牌倉庫?
  5. 殼牌倉庫為什麼稱為臭油棧?
  6. 殼牌公司為什麼僅在沒落的淡水港興建油槽?
  7. 殼牌公司為什麼被稱為「迺生產」?
  8. 火燒臭油棧是在什麼時候發生?
  9. 殼牌倉庫為什麼會被指定為古蹟?
  10. 台灣殼牌公司為什麼指定淡水文化基金會為古蹟繼承者?

英商范嘉士
范嘉士(Francis Cass)是英籍商人,所流存的歷史資料並不多。僅有在James.W.Davidson的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一書提及,在1872年Cass為Elles(怡記)洋行的買辦,因經濟衝突曾遭到台灣民眾攻擊。1894年與外鼻仔頭地主紀化三簽訂永久租斷土地的契約書。1897年加入新成立殼牌公司所簽訂的商業契約書,及明治38年(1905)8月台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中,Cass遺孀繼承遺產所發生永代借地權轉讓的問題。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1894年11月,范嘉士透過中人陳為、王蟹、紀扁、王華,向滬尾草寮莊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承租東至王宅厝邊豎溝透連稻埕並抽樹過埤仔頂路,西至港仔溝海,南至海坪大港水,北至定光佛田水邊並上透莿仔垀路,約1甲左右的土地,契約是以「盡斷根永遠出租田園山埔地段字」的名義書寫。嘉士洋行是當時著名茶葉外銷洋行。日本政府成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後,針對台灣私法權益問題所做的調查,隨後刊行的「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其中物權篇中,第四章物權之特別主體,第一節外國人,便收錄此一契書。

1998年4月4日淡水文化團體向台北縣政府提報古蹟指定申請書時,便溯源以這份早期契書為名,古蹟審查時便承沿為據。最後2000年6月27日縣定古蹟公告時,便以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為名。

港仔溝海
外鼻仔頭的西側便是港仔溝,也就是庄子內溪注入淡水河所形成的港灣,因庄子內溪上游本為湧泉區,溪水澄澈。至下游形成可泊大型船隻的河海,1862年淡水開港通商,鼻仔頭一帶成為外商洋行租借地區,便闢有碼頭。停泊百噸千噸級商船,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對台灣各河川、溪流、港口的水路積極探測。鼻仔頭一帶水深在三尋(18呎),是軍艦停泊的良好錨地。嘉士洋行租借紀化三土地,便是想利用這塊外鼻仔頭溪河交界擁有水運功能的土地。

淡水殼牌倉庫 83-31
1897年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Shell Transport and Trading Company)成立,這是馬庫斯塞繆爾,結合遠東地區英商買辦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簽約的英商都成為新公司的股東,但要提供場地、人員,全力促銷煤油及相關產品。佛蘭西斯嘉士簽約加入,他去世後,1905年8月嘉士遺孀繼承遺產,其中嘉士洋行倉庫的土地,因日本政府歸類為永代借地,轉手過名極為麻煩,便委託塞謬爾公司經手辦理,經過繁複的手續,這筆土地才正式過名。

1909年台北廳依據1907年明治40年律令第四號台灣永代借地調查規則查定台北廳下的永代借地中,在芝蘭三堡竿蓁林庄土各庄子內下,便各有一筆建地(0.6421甲)及一筆原野(0.3790甲)登記在殼牌公司名下。這個建地及原野便是原嘉士洋行所租借的土地。殼牌公司正式成為這塊土地的管理者。

臭油棧
殼牌公司早年販賣照明用煤油及其他油類產品,這些油品味道與傳統植物性油品在味道上,有著極大的差異。大家將這揮發性強,有濃重臭味的煤油便稱為臭油,而儲存與販賣銷售這個油品的淡水殼牌倉庫,便稱為臭油棧。

迺生產
83-32殼牌公司早年成立時,主要是以便利的運輸設備及商業網,代理販售帝俄時代的黑海煤油,後來雖有投資及收購油井、煉油廠,但仍不足以提供市場需要,為對抗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全球壟斷。殼牌公司只得和皇家荷蘭公司及羅斯柴爾得家族合作,1903年組成亞細亞火油公司83-31(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來控管遠東地區的油品市場。為配合三方的合作,殼牌公司便先在各國成立專營的子公司來控管油品銷售。在日本國便早在1900年4月11日於橫濱成立旭日火油公司(Rising Sun Petroleum Company),殼牌公司在台灣的業務,便直接轉由這家公司控管,因Risisng Sun的讀法,在台灣民眾來說,便是「迺生產」。

困守淡水殼牌倉庫
1907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合併成立,他與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成為油品輸入日本最主要兩家大公司之一,也積極開拓台灣的市場,因淡水港沒落,曾積極向日本政府爭取在基隆、高雄興建大型油槽,但在日本政府扶植日本石油公司及國防戰略的考量下,一一遭到拒絕,使得殼牌公司僅能在淡水興建2500噸、1200噸、60噸三座油槽來儲存油輪進口的散裝油品,再利用20噸、10噸油罐車載運到台灣各地。

火燒臭油棧 83-33
淡水殼牌倉庫三座油槽建造後,十多公尺高的油槽,便成為淡水河口一帶醒目的地標,尤其1941年在鄰旁水上機場氣候觀測所興建後,鼻仔頭便成為軍事注目的焦點。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水上機場便成為海軍飛行基地。在美軍節節進逼下。1944年10月盟軍飛機開始轟炸台灣,10月12日一批飛機便沿淡水河口進入台北盆地轟炸,鼻仔頭的殼牌倉庫便成為盟軍第34號首批轟炸目標,當天油槽便中彈著火,熊熊火焰及伴隨的濃濃黑煙,幾乎讓人以為淡水已陷地獄火海,這便是地方耆老口耳相傳的「火燒臭油棧」。

百年土地糾葛
1894年范嘉士是以2400銀元永久租斷地主紀化三的土地。隔年,便因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日本殖民政府對外國人永久租借的土地有著不一樣的管理模式:日本殖民政府將外國人永久租借地稱永代借地。初期,對這批無期限無條件的土地,極為頭痛。因日本本國也在被強迫開關時,定下不平等條約,若沿用本國法律,這批永代借地勢必佔盡便宜。所以,日本殖民政府便採取較嚴厲的管制,先釐清每一筆永代借地的關係,限制移轉,等到相關法律制訂後,便要求登記。

而在日本政府,解除不平等條約,重新簽訂條約後,1912年公布台灣永代借地權令,便強迫所有永代借地的業主在新法令下,登記相關產權。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政府立即公布敵產管理辦法,將所有敵對同盟國在台灣的產業一律視為敵產,指定日本經理人,予以強制管收。
1942年3月迺生產在台灣的台北本店、淡水、嘉義的倉庫都被強制管收。1945年8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將日本官方及私人資產都視為日產,都予以強制接收,造成已登記為日產的迺生產的所有資產,也被轉移為政府財產。雖然,在上海營業的亞細亞火油公司以迺生產母公司的資格,立即向台灣省政府反應要討回資產,幾度申請後,眼看就要轉移,不料因中國大陸局勢逆轉,英國率先承認中共政府,行政院便下令凍結英籍民眾、企業資產的轉移,造成淡水殼牌倉庫房舍倉庫已移轉,但土地尚登記為政府所有。隨後,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及台灣殼牌公司雖屢次向政府要求將土地移轉,都遭到政府拒絕,而政府在1965年將土地移交國有財產局,1972年國有財產局將部分土地移轉給淡水鎮公所,造成土地兩主,產權更為紛雜。

古蹟指定 83-35
台灣殼牌公司因土地產權問題及營運規劃,在1990年代初期,便逐漸將營運重心轉移,使得淡水殼牌倉庫僅成為台灣殼牌雜物倉儲的地方。僅有在1992年4月因番仔樓發生火燒厝,才讓大家注意到它的存在。

一直到1997年11月因行政院營建署淡水河北側環河快速道路興建計畫,引起淡水地方文史、社區工作團隊串聯全台灣文化、環保團體,發起反對怒吼。並積極引用文資法歷史古蹟環境影響評估的策略,來阻擋環快道路的興建,文史團隊在環快預定路線上,尋找到淡水氣象觀測所,水上機場,海關碼頭及淡水殼牌倉庫四處歷史建築群,便由淡水文史團隊在1998年向台北縣政府提出古蹟指定的申請,審議台北縣古蹟指定的專家學者,都同意四處建築群的人文歷史價值,一致決定四處古蹟的指定,在淡水河北側環河快速道路興建計畫中輟後,台北縣政府便在2000年6月27日公告淡水殼牌倉庫(原英商嘉士洋行)的私有縣定古蹟指定。

殼牌公司的慷慨捐贈
83-39淡水殼牌倉庫的古蹟指定過程裡,台灣殼牌公司看到淡水在地文史,社區工作團隊的努力情形,便開始觀察注意這些工作團隊的組成與營運,特別是針對組織內部結構、財務運作、歷年活動成績、都做了詳切的評估。最後選定具有財團法人資格,及明確財務基金,有數年連續社區參與文化營造事蹟的淡水文化基金會作為受贈單位。可是,淡水殼牌倉庫在戰後登記的擁有者亞細亞火油公司早已在1940年末期整併入殼牌公司集團,為確立捐贈者的名義,台灣殼牌第一位在地董事長田臨斌特別到總公司彙報相關事宜,並積極爭取淡水殼牌倉庫的在地捐贈。經過殼牌總公司董事會詳細審議後,做出捐贈的決議,而正式的決議則是由停止數十年運作的亞細亞火油公司董事會再度召集,做出這歷史決議。

隨後,台灣殼牌公司便積極聯繫淡水文化基金會,正式提出捐贈的訊息。淡水文化基金會也隨即召開常董會、董事會,聽取相關的簡報,做出同意捐贈的決議,並由董事長陳信雄率領三位常董許慧明、鄭振豐、謝錫德前往台灣殼牌公司簽署相關文字協議。

2000年12月31日第二屆淡水文化會議上,台灣殼牌公司董事長田臨斌便代表殼牌集團將百年歷史的淡水殼牌倉庫正式捐贈給淡水文化基金會。

一百多年的歲月裡,淡水殼牌倉庫從寂寂的農漁小聚落,一躍而成為通商口岸的洋商倉庫,有過繁華興盛的歲月,可惜隨著二次大戰的烽火,遭到盟軍飛機的轟炸及日本敵產的沒收……嚴酷考驗後,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風華,但在二十世紀的末葉,殼牌集團不但提供作為古蹟指定建物,更慷慨捐贈在地文史團體,創造了產業古蹟的新歷史,讓臭油棧的歷史傳奇將永遠流傳下去!

 
 
1

Ccopyright © 2006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log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