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已經過去,我們特別回顧2006年在淡水發生的重要文化事件,嘗試探討事件的影響與發展,解析淡水文化生態的變化方向。
2006年淡水發生的重要文化事件中,台北縣政權更替,新就任的台北縣長周錫瑋在1月23日起用文化學者朱惠良擔任文化局長,以推動文化藝術大縣作為施政目標,決定在淡水發展國際藝術村,要求淡水古蹟博物館肩負起規劃執行的責任,另外,台北縣政府也從2006年8月16日起委託淡水古蹟博物館代管淡水地區各公、私有古蹟及歷史建築之管理維護事宜,使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在淡水文化藝術發展進程中,扮演主導性的關鍵角色,應為首要事件。
2006年3月1日,淡水鎮亦政權更替,新任淡水鎮長蔡葉偉積極提出「文化淡水、健康城鎮」的施政目標,呼應台北縣政府在淡水發展國際藝術村的政策,配合提出「淡水藝術造街計畫」,獲得縣政府和內政部營建署的經費補助,計畫將馬偕雕像三角公園調整為「藝術街坊入口廣場」,準備收回公有房舍,引進藝術家進駐,重新改造淡水老街後段街區成為藝文空間,促進淡水藝文產業的發展,無疑亦屬重要事件。
在文化資產保存方面,2006年1月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修復暨再利用工程完成發包,開始進行古蹟修復工程。在此期間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召集淡水鎮公所及淡水地方社團多次開會,希望重新檢討淡水殼牌倉庫古蹟修復暨再利用規劃方案,淡水殼牌倉庫古蹟所有人淡水文化基金會則為杜爭議,另覓會館,遷出倉庫,由台北縣政府全權負責淡水殼牌倉庫古蹟修復的監督工作。
2006年8月11日台北縣政府公告指定「滬尾小學校禮堂」為縣定古蹟,成為淡水鎮第22個古蹟。「滬尾小學校禮堂」是日治時代的紅磚建築,產權現為淡水鎮公所管有,滬尾小學校創建於1900年,為日治初期少數日人子弟的專屬小學,見證殖民時代的差別教育,在歷史意義上也具有重要性。
在藝文節慶方面,2006年淡水文化基金會連續第四年推動「八庄大道公祭典文化營造計畫」,從「八庄大道公祭典在北新莊」走到「八庄大道公祭典在草埔尾」;2006年6月淡水祖師廟連續主辦第三屆「淡水文化藝術節」;2006年10月淡江大學自行主辦「2006淡水藝術節」;2006年11月淡水鎮公所主辦,由金枝演社承辦「演、談」淡水藝術周,11月25日金枝演社在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演出「浮浪貢開花」;2006年12月30日淡水鎮公所主辦「2006淡水兒童藝術嘉年華」,淡水地區13所國中、小學師生家長化裝到淡水老街踩街遊行。
在公民參與意見形成方面,2006年8月到11月,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與淡江大學、世新大學合辦「捷運淡水站周邊環境經營公民會議」,在淡水首開先例,獲致難得的寶貴經驗。
回顧2006年淡水的重要文化事件,很明顯可以看出台北縣政府和淡水鎮公所,在新任首長接掌政權後的強勢作為,成為淡水文化藝術發展的策劃推動者,較諸以往先由淡水民間社團發聲主導淡水藝文走向的生態,已然產生相當的變化。台北縣政府和淡水鎮公所在文化施政上的積極作為,值得肯定,但是如能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與民眾溝通,適當開放參與並尊重民意,結合在地藝文資源,或許施政成效應會更為彰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