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logo-1
 


7-2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公權力主導轉化淡水藝術文化生態結構
 
  06 要聞
「古蹟、英國、藝術」
 
  03

專題
冬季裡的盛情邀約,一場古蹟博物園區的

 
  論壇
縣府積極推動淡水河口藝遊網旗艦計畫
百年祭典──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信仰
 
  社區營造
參與農委會鄉村社造培訓
 
  藝文活動
為傳統留根基,為創新播種子
 
  短訊
淡水燕樓李協興族親會族長李炳灯10月22日逝世
在地人的成就與在地人分享
滬尾扶輪社舉辦小狀元會考
 
  >>其他期別  
 

 
 
 
>>社論
公權力主導轉化淡水藝術文化生態結構

淡水古蹟博物館開館二週年的政策效應

許慧明

97-10
縣府「淡水藝術街坊推廣方案」對淡水老街 後半段
帶來嶄新的發展,此為「觀潮藝術廣場」 整地後
的情況(攝影/陳俐蒨)

台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從2005年11月10日開館營運,迄至2007年11月10日止,正好兩週年。繼開館年的「西班牙」特展、週年慶的「荷蘭」特展之後,淡水古蹟博物館鄭重在兩週年館慶推出「紅城‧日不落」英國特展及一系列相關活動。從淡水藝術文化生態的角度觀察,淡水古蹟博物館開館營運雖然不過兩年,但營運團隊一方面運用公權力投入各項公部門資源策劃活動,另方面又用心與學校教育體系及在地藝術文化團體積極合作,不僅將紅毛城、滬尾砲台和小白宮三個公有古蹟帶動活化,也對長期以來由民間主導的淡水藝術文化生態造成影響,使淡水藝術文化生態產生結構性的變化。

作為縣級單位,淡水古蹟博物館能夠主動結合各項淡水民間資源,充分在地化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或許因為淡水古蹟博物館首任館長張寶釧就是淡水教育界出身,居住在淡水,對淡水文化環境有深入的瞭解,她廣納建言,鼓勵參與,使淡水各級學校和包括淡水社區工作室、淡水鄉土研究會、滬尾文史工作室、滬尾文物學會、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竹圍工作室等在地文史藝術團隊成為她的奧援,提供協助,支持展覽與活動,讓博物館營運內容充實,相得益彰。

另方面,淡水古蹟博物館也相對提供寬廣的古蹟空間和相關資源給予淡水各級學校和在地文史藝術團隊,讓他們可以經由古蹟博物館這個大舞台,抒發創意、自由揮灑,展現在地人文特色。尤其像已具國際演出經驗的「金枝演社」在滬尾砲台演出「祭特洛伊」歷史名劇,以及竹圍工作室最近協助古蹟博物館策劃執行國際藝術家進駐淡水創作計畫等經驗,更是為淡水藝術文化環境生態帶來新刺激,注入新活力,使淡水古蹟博物館在淡水藝術文化發展上,站上主導性地位。

淡水古蹟博物館兩週年的營運成果,反映台北縣政府在淡水的文化施政績效,而且上行下效,連帶影響淡水鎮公所的文化施政,促使淡水鎮公所也選定「藝術造街」政策作為施政主軸之一,積極推動「淡水藝術街坊發展方案」,搭配縣政府的淡水國際藝術村計畫。當縣政府的淡水古蹟博物館和鎮公所的淡水藝術街坊發展方案相互連接,顯示長期以來向由民間主導的淡水藝術文化生態結構即將丕變,一個官方主導的時代已然來臨!
 
 
1

Ccopyright © 2007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 logo-1